11月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麻類研究所)和國際天然纖維組織共同舉辦的農業新材料與鄉村發展創新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行。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業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關鍵技術突破不斷,產品種類速增,產品經濟性增強,逐漸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挖掘農業纖維質資源,發展農業材料產業,有效推進中國制造綠色轉型和農業循環經濟的持續發展。
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介紹,湖南是中國苧麻之鄉,分布著大量的麻類種質資源。麻類研究所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面向南方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前沿陣地,麻類研究所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支撐了麻類產業,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不斷提升了我國麻類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能力。
數據統計顯示,65年來,麻類研究所共計獲得11個國家獎,搭建了25個科技創新平臺,培育了200多個新品種,培養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不斷支撐著國家麻類產業發展。
孫坦強調,當前,中國農業科學院不斷推動麻類研究所根據南方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戰略需求進行優化、升級和轉型,在凝練麻類研究所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逐步向農業新材料和鄉村特色產業進行拓展,彰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引領創新發展方面的能力,也筑牢支持湖南等南方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責任和擔當。
會議分析了農業新材料發展現狀與趨勢,結合新時期鄉村產業發展需求,建議重點解決我國新一代農業投入品綠色生物制造產業化技術瓶頸,提升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協調國際國內共同創新,引領鄉村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會議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分別作了主題報告。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湖南省有關單位和地方政府、企業代表以及國內外科研院所相關單位領導專家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