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專家解讀④
[農民日報]發展大豆食品改善國民營養
發布時間:2014-02-19
|來源: 《農民日報》2014年2月19日|作者:盧林綱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出發展大豆食品。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地,也是大豆食品的發源地,大豆及其食品文化源遠流長。大豆因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被人們譽為“豆中之王”,是“五谷中功兼羹飯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主要食糧之一。大豆食品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養育了中華民族,如今已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改善人類營養的現代健康食品。
大豆營養豐富而且全面。大豆是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農作物。大豆中蛋白質含量平均在40%左右,是谷類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齊全,9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豐富,營養價值不亞于動物蛋白,是我國居民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大豆油脂是膳食脂肪的主要來源。大豆中油脂含量一般在15%~20%,油脂除了提供能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基本營養作用外,大豆油還富含人體不能合成的亞油酸和亞麻酸,這些必需脂肪酸對人體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生理代謝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大豆膳食纖維和低聚糖可以有效改善胃腸微生態環境;大豆硫胺素及核黃素含量均高于谷物食品,被視為B族維生素的最佳來源;大豆磷脂、植物固醇、異黃酮等生理活性物質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如上所述,大豆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全面,發展大豆食品有利于改善國民營養健康。
大豆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全年大豆消費量超過7100萬噸,豆油消費占到國內食用植物油的45%以上,豆粕占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的60%左右。大豆產業為保障國民生活、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據調查,2013年我國居民消費食用大豆總量為937.8萬噸,人均年消費大豆7千克左右。按照《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發展目標要求,到2020年人均年消費達到13千克,我國當年需要食用大豆1758.9萬噸,將比2012年的實際消費量增加87.6%。
發展大豆食品利國利民。中華民族素有食用大豆的傳統習慣,發展大豆食品不僅有利于改善我國城鄉居民營養狀況,而且還能有效帶動大豆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為此,提出以下三點發展建議:一是充分發揮我國大豆品種資源和食品文化優勢,加強大豆生產與精深加工的科學研究,開發新型大豆食品、蛋白產品和保健品,扶持大豆食品規模化生產。二是實施以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為主要成分的“雙蛋白食品工程”行動計劃,改善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和義務教育學生的膳食營養。三是依據我國大豆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在大豆優勢產區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提出相關支持政策和保護措施,為打造國產大豆食品品牌提供穩定的原料來源。
大豆營養豐富而且全面。大豆是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農作物。大豆中蛋白質含量平均在40%左右,是谷類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齊全,9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豐富,營養價值不亞于動物蛋白,是我國居民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大豆油脂是膳食脂肪的主要來源。大豆中油脂含量一般在15%~20%,油脂除了提供能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基本營養作用外,大豆油還富含人體不能合成的亞油酸和亞麻酸,這些必需脂肪酸對人體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生理代謝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大豆膳食纖維和低聚糖可以有效改善胃腸微生態環境;大豆硫胺素及核黃素含量均高于谷物食品,被視為B族維生素的最佳來源;大豆磷脂、植物固醇、異黃酮等生理活性物質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如上所述,大豆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全面,發展大豆食品有利于改善國民營養健康。
大豆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全年大豆消費量超過7100萬噸,豆油消費占到國內食用植物油的45%以上,豆粕占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的60%左右。大豆產業為保障國民生活、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據調查,2013年我國居民消費食用大豆總量為937.8萬噸,人均年消費大豆7千克左右。按照《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發展目標要求,到2020年人均年消費達到13千克,我國當年需要食用大豆1758.9萬噸,將比2012年的實際消費量增加87.6%。
發展大豆食品利國利民。中華民族素有食用大豆的傳統習慣,發展大豆食品不僅有利于改善我國城鄉居民營養狀況,而且還能有效帶動大豆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為此,提出以下三點發展建議:一是充分發揮我國大豆品種資源和食品文化優勢,加強大豆生產與精深加工的科學研究,開發新型大豆食品、蛋白產品和保健品,扶持大豆食品規模化生產。二是實施以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為主要成分的“雙蛋白食品工程”行動計劃,改善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和義務教育學生的膳食營養。三是依據我國大豆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在大豆優勢產區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提出相關支持政策和保護措施,為打造國產大豆食品品牌提供穩定的原料來源。
(作者系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