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使命清單發布會,正式發布該院重大使命和“十四五”重點任務清單。圍繞“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鄉村全面振興”核心使命,凝練提出糧食安全、營養健康、耕地保護、疫病防控、綠色發展、智慧農機、基礎研究、前沿交叉、數據資源、區域發展10項具體使命,并圍繞十大使命,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78項重點任務清單。建立使命清單制度,是該院破“四唯”、立新規的關鍵一招,將通過使命清單牽引,創新工程穩定支持,“三創一體”鏈式布局,科研團隊協同攻關,貢獻導向評價,全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表示,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第二方陣,由跟跑為主,轉變為跟跑、并跑、領跑并行,2020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以上,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達43%以上,畜禽水產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重逐年提升,科技已成為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但對標世界農業強國,我國在邁向世界農業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剛剛走完2/3的路程,正處于“爬坡過坎、奮力沖刺”的關鍵階段。我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不僅從別人那里拿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術也是很難的。因此,只有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打破高技術壟斷,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才能建立與大國地位相符的完整科技創新體系,占領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科技制高點。
他透露,“使命清單”的編制,堅持國家使命牽引和科學問題導引,堅持頂層設計和鏈式布局,加快理論發現、技術突破、產品創制、轉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使命清單”的實施,堅持院所團隊三級任務協同,堅持分類評價和貢獻導向。后續,還將圍繞院級使命清單,發布系列科技行動,各研究所和科研團隊也要制定使命清單,形成務實、前瞻、系統的使命清單體系,真正讓各創新單元明晰使命定位,明確科研創新方向和重點任務,持續開展科技創新。
據了解,今后一段時期,中國農科院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要重點開展農業生物重要性狀形成機制、作物高光效、農業固氮、無融合生殖、養殖動物微生物組、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機理、作物有害生物為害機制、動物疫病致病與傳播機制、農業面源污染遷移轉化等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和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全基因組選擇、農業生物組學數據算法、先進智能材料、農業遙感與智慧農業、害蟲監測預警等前沿技術攻關,力爭在世界科技舞臺搶占“一席之地”,創制一批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將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這一重大使命,緊緊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部署推進“強種”“沃田”“增糧”三項重大科技行動,重點突破糧食作物高產優質和主要畜禽、高端園藝產品種源國產化,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集中突破東北黑土、華北潮土、南方旱地、南方水田、北方鹽堿地、后備耕地及設施農地“七塊地”的土壤保育科技瓶頸,推動我國耕地地力的整體提升,為國家糧食安全夯實基礎支撐。為了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中國農科院大力發展企業“出題、出資”、科研院所“答題”的合作模式,將農科院創新研發能力同企業的市場能力有機結合,共建一體化研發平臺,構建“上中下游”緊密銜接、“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聯合攻關體系。(經濟日報記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