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所區舉辦我所第七期公眾科學開放日活動,講述幺蛾子和遷飛昆蟲趣事。來自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和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小學三、四、五年級的共計60余名學生和家長參加了此次活動。
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沈銀書表示,希望通過系列科普活動的開展,力爭建成服務于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桂榮研究員向大家介紹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功能和作用,并表示植保所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對中小學生的科普宣傳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從2018年開始至今,重點實驗室和所婦委會的一起進行了舉辦了7期“植物保護科普課堂”活動。同時,為了把植保知識真正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中,2019年,還針對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創新性的把植保知識和奧數融合在一起,和農大附小聯合舉辦了“農合杯”趣味植保數學競賽,在全校學生范圍內推廣普及植保知識。目前預賽已經舉行完,下半年要班決賽。
糧食作物害蟲創新工程團隊首席科學家王振營研究員為同學們作了《草地貪夜蛾是一種什么昆蟲》的講座,全面系統的介紹了草地貪夜娥的識別鑒定、入侵傳播途徑、發生危害特點和影響國家糧食生產的嚴重性。尤其是在草地貪夜蛾識別鑒定部分,受到小學生的熱烈響應,不少同學認真聽課并做筆記,甚至在活動贈發的記錄本繪制出草地貪夜娥的形態特征。
張蕾副研究員作了《遷飛昆蟲那些事兒》的科普講座,她用生動的視頻、有趣的動畫、豐富的圖片、現場互動提問和有獎競答等將昆蟲遷飛的科學知識融到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問題之中。同時,她還介紹了我國主要遷飛昆蟲的遷飛特點和危害特性,以及我所對遷飛昆蟲的研究歷史,讓小同學們了解到研究遷飛害蟲的必要性和意義。王振營和張蕾兩位老師通過帶領同學們觀看昆蟲取食、羽化視頻以及和昆蟲近距離接觸觀察的方式讓大家了解了粘蟲短暫而神奇的一生。
聽完生動有趣的科普報告之后,小學生和家長們有序的來到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桂榮研究員和重點實驗的老師們讓同學們通過昆蟲體視鏡讓來近距離觀察識別不同蟲態的粘蟲。小同學們一個個都認真聽講、動手操作顯微鏡、仔細觀察并積極舉手提問題。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從繁忙的課業學習中走進了國家頂尖實驗室,體會科研的快樂,啟迪科學的素養,在內心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小志愿者們認真做好了志愿者服務,樹立了我所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他們不僅認真協助安排座位、簽到、引導等工作,還負責實驗服、插圖、昆蟲標本等課件材料的發放,指導高年級的同學如何觀察昆蟲等。活動最后,老師們還向小志愿者發放了本子活動的紀念品和中英文雙語的“植物保護科普課堂”的志愿者證書,以表揚他們在本次活動中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