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1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五次人才工作會議召開,發布了中國農科院“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5年人才工作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建設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的主要措施,指明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方向。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新辦法新舉措集中出臺,為中國農科院“十四五”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介紹,第五次人才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繼承和發揚黨的百年奮斗精神和寶貴經驗,深入落實“四個面向”“兩個一流”指示要求,以“強領軍、推年輕、活機制、抓管理”為重點,實施“農科英才”工程,協同推進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建設的“四橫”布局,構建以戰略科學家為核心、領軍人才為中堅、青年人才為支撐、博士后/研究生為后備的“四縱”體系,打造人才隊伍“雁陣”格局,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在強化頂層設計、強化重點任務、強化農科精神、強化組織保障方面重點著力,努力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人才力量,為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和堅強的組織保障。
中國農科院計劃打造高質量科研團隊,培育80個左右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學科引領能力的國際知名的卓越團隊;培育140個左右在國內具有絕對優勢、強力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國內領先科研團隊;新建20個左右前沿交叉學科團隊。計劃每年投入5000萬元實施青年英才計劃,遴選一批40歲以下、有潛質成長為領軍人才的青年人才,每年給予60萬元科研經費。實施青年創新計劃,計劃近三年,每年投入3000萬元,每年遴選30名左右35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支持開展前沿性、原創性、顛覆性、非共識性研究。
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大力實施人才強院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連續五年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先后出臺19項人才制度,研究所配套制度350余項,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制度體系,形成了一支規模相對適宜、結構趨于合理、作用發揮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2017年以來,院所兩級為人才投入科研經費近13億元、自有經費近5.5億元,新增8位兩院院士,院士總量達到19位。堅持引育并舉,新培養國家級人才145名,國家級人才總數較“十二五”末增長近70%。實施農科英才政策,2021年全院農科英才總數達到381名,以占全院科技人員5%的規模,主持了51%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獲得了91%的國家獎,發表了71%的CNS高水平論文,申請了37%的專利,培育了25%的新品種。
吳孔明指出,中國農科院7項成果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15項成果獲“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2021年獲國家自科基金資助338項,同比增長7.3%,重點研發計劃立項有望再創佳績;高水平論文數量同比增長20%。口糧和谷物高產優質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白羽肉雞等主要畜禽新品種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物育種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速推進,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持續完善,非洲豬瘟疫苗研制多路徑攻關進展良好,綠色技術集成與示范成效提檔升級,“七塊地”科技聯合攻關初見成效,農村改廁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技術新模式廣受好評,院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創新活力不斷釋放,這些成績都離不開人才的有力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通過高水平的科研實踐,力爭到2035年,全院力爭培養30名戰略科學家,打造100個卓越團隊,培養100名世界一流領軍人才。在抓管理方面,要打造六類專業化管理隊伍,打造“強統籌、善參謀”綜合管理隊伍,“戰略化、學術化” 科研管理隊伍,“講政治、重公道”組織管理隊伍,“復合型、專業化”轉化管理隊伍,“強保障、重效率”條財管理隊伍,“高效能、優服務”后勤管理隊伍。要構建管理工作協同攻關機制,保持職能處室基本管理單元定位不變,在重要戰略研究、重要改革舉措、重要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中,打破處室壁壘,突出團隊攻關理念,探索人、財、物跨橫向配置,實行跨處室的團隊作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