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22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發布了《2022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報告。
報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科技情報分析與評估創新團隊撰寫,基于論文和專利數據,對22個農業先進國家及其機構的整體農業科技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報告指出,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方陣。2017-2021年,中國農業科技基礎研究取得長足進步,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一,中國農業專利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二。
報告顯示,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總發文量(226841篇)、高被引論文量(2053篇)、Q1期刊論文量(109830篇)均排名第一,CNS期刊發文量排名第三。22國科技論文競爭力的Top10機構中,中國上榜機構占比一半,且包攬機構排名前兩名。22國科技論文競爭力Top100機構中,機構數量排名前5的國家的機構占比73%,中國機構數量占比34%。中國在9個學科領域科技論文機構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一。在7個學科中,中國機構在TOP10數量的占比超50%;中國在農業信息和園藝學科進入TOP10的機構數量最多。
報告指出,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以62.83萬件保持全球第一,占據22國農業發明專利的半壁江山,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總被引頻次為74.68萬次,占比22的64%,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數量11.57萬件,占比22國的47%。22國專利競爭力的Top10機構中,中國上榜機構2家。22國專利競爭力的Top100機構中,機構數量排名前5國家的機構占比80%,中國機構數量占比14%,入選機構數量排第二位。
報告顯示,中國機構的科技論文競爭力優勢顯著,但專利競爭力優勢不足。中國在12個農業學科的3個學科里(植物保護、農產品質量與加工、水產漁業),科技論文與專利競爭力均處優勢,僅占比25%;中國在作物、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機械與工程、農業信息4個學科競爭力均排名第一,其對應的重點技術領域專利競爭力薄弱。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但是中國農業領域95%的專利申請布局限于本國范圍,并未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PCT專利占比僅0.80%,專利家族規模僅為1.04,專利保護能力亟待提升。中國有14家機構進入農業專利競爭機構TOP100,且以科研機構和高校為主。從申請機構的專利集中度看,中國的62.83萬件發明專利來自13.66萬家機構,專利集中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農業領域專利申請機構“小而散”的局面亟待改善,鼓勵企業統籌布局,加強海外專利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