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同時也是蜂資源大國。但是,目前我國蜂業發揮的作用卻與世界各國不同,“流動放蜂、追花奪蜜”是其主要特點,國際上非常重視的蜜蜂授粉功能卻被忽視。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黨委書記王勇的文章讓我們重新認識養蜂業對現代農業的重要作用。
重新認識養蜂業在農業生產中的位置
養蜂業的發展首先是蜂資源的保護和科學利用。當今國際上均把蜜蜂授粉作為蜂業發展的重要標志,蜜蜂在農業生態、農作物增產技術領域占有相當位置,其提高農作物產量、品質,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均得到廣泛認可。
我國養蜂業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大力倡導和培育起來的新興事業,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養蜂大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養蜂業與國際養蜂業差距較大,養蜂發揮的作用相對單一,其首要關注的是蜂產品,對于國際養蜂業廣泛共識的蜜蜂授粉功能的研究、利用十分欠缺。
目前我國養蜂業首要關注的是蜂產品,其生產的基本方式是“追花奪蜜”。由于蜂群配置主要為蜂產品生產服務,造成的負面效應相當突出:養蜂業與農業生產基本脫節,蜜蜂授粉增產措施基本擱置,養蜂業真正的作用得不到發揮,整個行業趨于農業生產邊緣化;而單純生產蜂產品“追花奪蜜”的習慣做法,放蜂路線長、風險大、時效差、產能低,基礎非常脆弱。
面對上述問題,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去年9月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向中央有關部門提出了“蜜蜂授粉作為一項農業增產措施亟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的建議,得到中央有關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對農業的生態、增產效果似應刮目相看”;“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蜂資源豐富,應采取有力舉措,充分發揮蜂業的作用”等重要指示為養蜂業踐行科學發展觀、理清發展思路增添了動力。
今年初,農業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相繼制定并出臺了《農業部關于加快蜜蜂授粉技術推廣促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蜜蜂授粉技術規程(試行)》兩個文件,明確提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養蜂生產和推進農作物授粉并舉,加快推動蜜蜂授粉產業發展”等指導思想,揭開了我國養蜂業發展的新篇章。
蜜蜂授粉是農業增產不可或缺的技術體系
蜜蜂授粉“月下老人”的提法來自朱德同志1960年1月給黨中央、毛主席的建議。蜜蜂授粉的習性,是其與植物長期協同進化形成的。蜜蜂通過異花授粉“蟲媒”形態,實現果實受精發育,利用“雜交”優勢提高果實產量,改善果實質量,增強種子生命力及抗逆性,起到增產和優化品質的作用,由此產生出良好的經濟、生態效應。將蜜蜂授粉的習性運用到農業生產,是人們對自然規律認識實踐的飛躍,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北美、歐洲就已推行蜜蜂授粉增產措施。據報道,美國國會長期以法律形式支持美國養蜂業,上世紀70年代,為確保農作物授粉順利進行,國會專門通過“養蜂彌補計劃”,授權農業部對殺蟲劑造成蜜蜂批量死亡進行賠償。據相關報道,美國蜜蜂授粉的農作物占到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美240萬群蜂,每年受雇進行植物授粉的蜂群在200萬群以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為保證蜜蜂授粉,專門做出規定,凡是需要授粉的作物,都保證要有足夠的蜂群授粉,并規定在蜜源利用上實行全國統一分配,每當授粉季節,主管部門動員所有蜂群為農作物授粉,有計劃進行轉地飼養,運輸報酬則由農業管理部門免費提供。蜜蜂授粉產業的經濟價值也極為可觀,據有關資料,美國每年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約在150億—200億美元,約占美國農業總產值的4.7—5.4%,比蜂產品效益高110倍;蜂群為植物授粉,服務價格2005年升至每群蜂75美元。
蜜蜂授粉對生態環境的作用更為重要?,F代農業高度集約化管理,大面積平整土地,大范圍毀壞野生授粉昆蟲巢穴,使原有生態環境發生變化;而大量使用殺蟲劑、除莠劑和其他農藥化肥,又造成野生授粉昆蟲數量銳減,農田生物多樣性嚴重不足;尤其是現代設施農業,溫室內蟲媒授粉環節普遍缺失,取代使用的生長素、環境激素又將產生新的問題。因此,采用可以控制、便于管理的蜜蜂為農作物授粉,既可填補蟲媒授粉的不足,又可完成生態鏈,修補殘缺的生態環境,其經濟生態價值“一舉多得”。在許多農業先進國家,蜜蜂授粉已成為農業主管部門的專項工作,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加快農作物蜜蜂授粉的科研、實踐步伐
為還原養蜂業本質,使其在現代農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轉變現有養蜂方式,要建立以蜜蜂授粉為龍頭,帶動行業各項工作的運行機制。
首先,牢固樹立發展養蜂業主要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觀念。從科學原理上弄懂蜜蜂授粉對農業生態、增產效果的科學價值;明確普及養蜂技術、擴大養蜂群數在現代農業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理清蜜蜂授粉與蜂產品生產的主從、派生關系;認識到只有大力普及養蜂、擴大蜂群數量,才能夯實蜂業發展基礎,從根本上解決蜂產品質量的辯證關系。
其次,采取有力舉措,加快推廣蜜蜂授粉技術的普及與運用。組建跨種植、養殖部門的技術推廣機構,積極宣傳和推廣蜜蜂授粉農藝措施,制定以省為單位的授粉計劃,組織落實年度授粉任務;改革蜜蜂飼養方式,提倡定地飼養結合小轉地飼養,在有蜜源、粉源的地方積極推廣養蜂,保證授粉蜂群數量、保證農田生物需求,同時,也為養強群,生產成熟蜜打好基礎;制定階段性“定地飼養”補貼、養蜂補償辦法、小額信貸管理等財力支持政策,運用現有蜂群優勢,就地發揮蜂農生產積極性,搞好蜜蜂授粉技術推廣的初級階段工作。
第三,組織行業技術人員,就地開展示范示教工作。示范重點主要選擇大型國營農場;糧、棉、油、林果、人工草場主產區;黃土高原、云貴高原、青藏高原溝壑小流域治理區;風媒糧食作物主產區(蜜蜂為了采集花粉也來到若干風媒花的花朵上,如玉米、水稻、高粱是蜜蜂夏秋重要的粉源),通過示范示教,將蜜蜂授粉農藝措施盡快推向農業生產主戰場,為改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作物增產盡早發揮作用。
第四,拓寬蜜蜂科研領域,加強蜜蜂授粉機理研究。蜜蜂學科因社會發展日益成為綜合性學科,在完善現有學科建設的同時,必須從人類自我保護的高度重新開辟新的領域,研究的重點應當是蜜蜂授粉生態效應評價、授粉增產機理探究、蜜蜂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蜜蜂生物指示及預警作用的運用、設施農業授粉昆蟲繁育技術的研究等,要大量引進高科技人才,運用現代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等高新技術完成上述研究任務,爭取在“十二五”期間有所突破。(王勇)
分享到
[農民日報]蜜蜂授粉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
發布時間:2010-09-25
|來源: 《農民日報》2010年9月22日|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