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10月1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舉辦“典型區域耕地土壤健康評價與功能定向培育”工作推進會暨現場觀摩交流會。記者在會上獲悉,中國水稻研究所深入推進稻田土壤健康評價體系建設,目前已初步構建了典型稻田土壤健康評價與預警體系,將為因地制宜研發土壤健康培育技術提供相關支撐。
據介紹,今年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啟動“典型區域耕地土壤健康評價與功能定向培育”重大科技任務,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實施,共有中國農業科學院5個研究所10個創新團隊協作攻關。這是對我國耕地健康狀況的全面摸底與提升,也是推動我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中中國水稻研究所稻田土壤改良與利用創新團隊承擔了“構建全國典型區域耕地土壤健康評價體系”的科研任務。
工作推進會現場。新華社記者許舜達 攝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團隊首席科學家張均華介紹,東北黑土區、西北鹽堿土區、華北旱地區、南方旱地水田區是我國典型耕地區域,本項研究采集典型耕地區域高、中、低產稻田土壤樣本334個,分析測定了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污染等30項指標,并初步構建了基于土壤多功能的稻田土壤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篩選了包含土壤容重、耕層厚度、有機質、pH值等最小數據集,對土壤健康進行有效合理的綜合評價。我們還利用土壤細菌群落,預測稻田土壤健康等級,并獲得了83個生物標志物,為健康稻田土壤微生物組功能設計與定向調控提供基礎。”張均華說。
與會專家在稻田現場進行觀摩交流。新華社記者許舜達 攝
據悉,目前中國水稻研究所正在牽頭制定我國農業行業標準《健康土壤培育技術指南 稻田》,以進一步引領稻田土壤健康評價體系建設。此前,中國水稻研究所與浙江省耕地質量與肥料管理總站已合作發布了“稻田土壤健康評價技術規程”“稻田健康土壤培育技術規范”等團體標準,雙方合作研發的土壤健康培育技術已連續2年入選浙江省農業主推技術,有效提升了稻田土壤健康水平,保障了糧食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