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5月22日電 (記者蔣建科)記者日前從中國農科院在湖北省黃梅縣舉辦的旱地油菜周年綠色增產增效新技術集成現場觀摩會上了解到:通過科研大協作、大攻關建立的油菜—棉花周年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油菜和棉花生產效益顯著提高,預計每畝純效益分別達422.8元和605元,全年純效益達1027.8元,比傳統棉油套栽模式增加純收益651.8元,增效1倍,顯著提升了我國油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據介紹,針對我國油菜生產水平和比較效益低、農藝農機融合度差的制約瓶頸問題,201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了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重大命題“油菜優質高產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建立”項目,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牽頭,聯合多家單位,重點開展“油稻”“油菜—玉米”“棉油”等輪作制機械化條件下的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經過近5年攻關,先后在長江中游主產區建立了12個千畝以上面積的高效生產模式示范基地,推進了油菜新技術的成果轉化與應用,生產效益不斷提升。
2013年以來,云夢、公安、襄陽、黃梅等大面積油菜“五化”(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示范,油菜生產成本從傳統的每公斤超過5元,逐漸下降到2.0元上下,逐漸接近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的直接田間生產成本(1.5—2元),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