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時間開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侯水生提交了一份《關于我國優先發展高質量家禽產業建議的提案》。
侯水生表示,當前,高品質畜禽肉、蛋、奶是我國公民的剛性需求,但在我國目前的畜禽肉類產業結構中,高飼料轉化效率的節糧型的禽肉僅占肉類總產量的33.0%,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3.2%,而低飼料轉化效率的高耗糧型的豬肉占比高達54.8%,較世界平均水平高21.7%。特別重要的是,禽肉和禽蛋類食品更有益于人體健康,而且沒有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我國人多、地少、飼料糧短缺,優先發展節糧型的家禽產業是確保我國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
他也提及,我國家禽的飼料轉化效率高,如:肉雞的飼料/增重約為1.70:1,肉鴨為1.80:1,蛋雞平均料蛋比為2.2:1。每生產1kg優質動物性蛋白質,家禽的飼料消耗量是豬的55%左右,是牛羊的25%~30%。因此,在我國人多、土地資源緊缺、飼料原料短缺的背景下,高質量發展節糧型的家禽產業應該是解決我國民眾肉類有效供給的首選。
此外,全球肉類消費已經轉向以禽肉為主體,全球人口在2030年將達到85億,發展中國家的糧食與肉類供應將更加困難。未來10年,預計全球禽肉消費量將達到1.52億噸,而豬肉消費量為1.27億噸,禽肉與豬肉的比值為5.4:4.6。作為我國重要畜禽產業,優先發展家禽產業應該成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
基于上述情況,侯水生提出三點建議: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轉變“豬糧安天下”的理念,建立“大食物觀”的新理念?!柏i糧安天下”的理念有礙于我國多元飲食文化、多元食品消費、多元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過時。過去幾十年,“豬糧安天下”、“一豬獨大”長期左右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的決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經費、養殖補貼、科研經費以豬為主體,忽視了我國家禽產業和許多傳統特色養殖業。相反,家禽養殖業目前在我國欠發達地區已經是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二、期待政府部門加大對家禽種業的科技投入力度。家禽產業包括肉雞、蛋雞、肉鴨、蛋鴨、肉鵝等,是我國的傳統特色產業,規模巨大。多年來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豬、牛、白羽肉雞育種方面,建議在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育種專項中,加大對蛋雞、肉鴨、蛋鴨、肉鵝種業和養殖技術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加強高效育種技術、基因組選擇與基因編輯技術、抗病與品質育種技術研究,培育和壯大科技隊伍,促進我國家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三、政府應加強宣傳引導,促進家禽肉品消費。家禽具有節糧、節水、環保、繁殖力強、肉品營養價值高等優勢,是提高全民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營養的重要路徑。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相對于豬肉、牛肉和羊肉,禽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營養價值更高,更有利于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