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這個麻膜,苗壯盤根好,返青快。關鍵是不散盤不掉角,不用補苗節省了人工費,節省了很多苗,今年我這150畝地都用了這個膜,投入也不多,明年我還用。”站在地頭,黑龍江紅興隆農墾總局友誼農場職工孫志國興奮地對記者說。
5月15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和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的“麻育秧膜水稻機插育秧技術現場觀摩與交流會”在黑龍江省紅興隆管理局友誼農場召開。來自北京、黑龍江、吉林、湖南、安徽等12省(直轄市)的農業科研院(所)校、國家麻類及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及相關崗位專家學者和農技推廣人員齊聚一堂,交流各地麻育秧膜水稻機插育秧技術示范推廣經驗,現場觀摩麻育秧膜育秧取秧、運輸和機插演示。
據介紹,我國水稻常年種植面積4.5億畝以上,機械插育秧易散秧、漏插、效率低和秧苗素質差是長期制約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重大瓶頸。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歷經10余年研制而成的麻育秧膜及其在水稻機插秧育秧中的應用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該研究2014年通過國家農業部組織專家組進行科技成果評價:麻育秧膜適于水稻機插育秧,秧苗根系發達,活力強,盤根牢固不散秧;起秧、運秧、裝秧和機插效率大幅提高,而且漏插少不用補苗;秧苗插入大田后,返青快、分蘗早,水稻產量顯著提高;同時,因麻育秧膜在田里可降解為有機質,具有培肥土壤作用。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研究員、麻育秧膜科研技術負責人王朝云介紹,麻育秧膜以麻纖維為主要原料,采用環保粘合劑,將其鋪墊育秧盤底部,具有良好的盤根、保水保肥,透氣增氧作用,在育秧土底層創造一層適合于水稻根系生長發育的水-肥-氣平衡環境,可促進秧苗根系生長發育。實施麻育秧膜水稻機插育秧每畝水稻增加投入成本10元左右,但在減少秧苗損耗、補苗人工成本,增加效率、產量等方面可節本增效110-160元/畝。
目前,該項技術依托井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黑龍江、湖北、江西、廣西、安徽等10余個省市水稻產區進行機械插育秧大規模示范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達2000萬畝。
“黑龍江作為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面積將近7000萬畝,機械化程度達85%,前期我們在黑龍江做了示范,取得很好效果,下一步我們將在黑龍江大面積推廣。”哈爾濱井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洪生說。
(科技日報雙鴨山5月16日電)
分享到
[中國科技網]麻育秧膜:獨創技術解決農民機插散秧大難題
發布時間:2017-05-17
|來源: 《科技日報》2017年5月16日|作者:李麗云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