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研究報告2024》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學術的探索,為中國和世界鄉村發展提供了有價值可借鑒的重要參考?!?2月23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學術研討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表示。
近年來,我國在糧食安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生活富裕、鄉村規劃、鄉村科技、體制機制等農業農村各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了《中國鄉村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
楊振海表示,報告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定位、統籌城鄉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學術研究,系統研究鄉村發展的中國特色與國際特征,創新并發展了鄉村發展理論體系。
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理論內涵豐富
近日召開的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關于新型城鄉關系的理論內涵,經過系統研究,我們發現其是一個快速升級的過程。新型城鄉關系的理論內涵不斷升級,從最初的提出到后來的堅持、加快,再到如今的協調發展,每一次變化都標志著對城鄉關系認識的深化?!敝袊r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張合成表示。
張合成
報告指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理論內涵豐富、快速升級,具有鮮明的階段特征,新時期城鄉融合發展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問題為導向,深入研究城鄉收入差距、農村貧富差距、城鄉基礎設施差距、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農業科技差距、城鄉“數字鴻溝”這六大差距。
“城鄉融合發展的目標導向是共同繁榮,包括差異共生、平等共進、和諧共程、互利共贏等四個方面?!睆埡铣杀硎?。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時間緊迫
“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快農村發展,補短板、強弱項仍然是做好‘三農’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楊振海說。
報告指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在政策取向上,要堅持制度規劃的“五個一致性”,即政策工具與工具箱的一致性、公平與效率的一致性、市場與政府的一致性、傳統與現代的一致性、發展與保護的一致性。在公共政策的設計上,要堅持四個標準,即目標精準性、總體協同性、執行便利性、預期穩定性。
“我們認識到制度建設不僅時間緊迫,而且任務繁重。特別是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如污水治理等,因此必須明確任務、設定具體目標,并嚴格按照中央要求逐步落實。”張合成說。
報告還提出,要從構建調動種糧務農積極性的制度體系,夯實多予少取的農民增收保障制度,制度上保障小農戶同步進入現代化,制度上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構建優中之優的農業科技政策體系這五個方面加強研究,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