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10日,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新品種展示暨現場觀摩會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舉行,12家聯合體成員單位共展示了24個鮮食優質、全粉或淀粉加工、炸片炸條專用和特色營養新品種,其中中薯28、冀張薯22號、華薯1號、華頌7號和希森6號等品種綜合表現突出,受到與會人員的廣泛好評。
參加展示的土豆品種
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工作啟動以來,有關方面制訂了攻關實施方案、工作任務分工、聯合試驗方案和種質資源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登記了一批抗病、耐逆、優質、特色、加工專用和特色營養馬鈴薯品種。據統計,攻關聯合體單位2018年共登記馬鈴薯品種99個,占全國登記品種總數的71%,其中:科研教學單位登記84個,種業企業登記15個;鮮食品種69個,炸片炸條品種9個,淀粉或全粉加工品種3個,兼用品種18個。
在同期舉行的馬鈴薯綠色集成技術模式及良種科研聯合攻關研討會上,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許發輝副主任指出,種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下一步馬鈴薯良種攻關工作要更加注重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間的聯合協同;強化機制創新,做到多方共贏;凝練攻關目標,整合現有資源,加強展示宣傳。馬鈴薯良種攻關秘書長徐建飛介紹了當前攻關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據了解,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聯合體由全國41家科研教學及推廣單位和21家優勢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組成,并以此為依托,以提升我國馬鈴薯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馬鈴薯的需求為目標,開展種質資源共享和創新、新品種聯合試驗、選育和示范推廣,種薯繁育體系創新,育種人才培養與信息交流工作,以形成符合我國馬鈴薯種業發展需求、技術先進可靠、成效客觀評價、利益合理分享、社會多方投入,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新機制。
細雨霏霏之中,現場觀摩如期進行。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首席科學家金黎平(圖中持話筒者)為大家介紹良種繁育情況。
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和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聯合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刁新育、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許發輝、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楊祁峰、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副巡視員吳忠巖、烏蘭察布市市長費東斌、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所長張友軍、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孫日飛、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黨委書記周霞、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本次會議。
共有當地政府領導、相關部門代表、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聯合體單位、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單位等4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