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多年來,華北平原面臨著缺水、糧食作物水肥利用率難以快速提升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糧食生產。
日前,一項名為“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高效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的研究項目,在經過5年的科學研究后,已完成并通過驗收,該成果可使每畝農田節約施肥成本40-60元。
監測設備。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課題主持人白由路研究員介紹,該課題聯合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的9家優勢學科單位,在華北平原地區開展了小麥-玉米輪作的一體化營養特征與高效作物營養診斷技術研究。研發出大田作物水肥一體化管理控制系統,形成了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高效施肥技術體系。
“華北平原缺水嚴重,甚至影響到正常的農業生產,”白由路說,“所以在2016年,我們開始了這項具有針對性的水肥一體化研究”。
該成果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特征,白由路介紹,“水肥一體化技術很早就出現了,但也一直有一些普遍的局限,比如使用的水溶肥成本較高,是普通化肥的3倍,在經濟作物上不明顯,但放到經濟效益較低的大田作物上,成本高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研究中,我們沒有使用傳統的水溶肥,而是用普通化肥,通過事先溶解后,分別輸入管道,在管道中混合。因為氮肥和鉀肥本身就是可溶的,所以換用普通肥料之后,成本大幅下降。難溶于水的主要是磷肥,我們用了高濃度的磷酸一銨,它是可溶的,但成本較高。不過,因為氮肥和鉀肥換用了普通肥料,總體成本是降低的”。
大區試驗管道布設。中國農科院供圖
該成果還具有多種操作模式,白由路介紹,“管理系統有水分管理模塊、肥料管理模塊、作物模型三部分組成,可以自動監測水分、肥料的情況,根據作物生長模型,就知道何時需水、何時需肥。在操作上,可以完全實現自動操作。此外,我們還設計了手動、自動、智能三種操作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據情況自主選擇。”
控制中心。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介紹,小麥-玉米精準施肥技術與模式使水肥耦合效益增加10%以上,小麥、玉米增產10%以上,氮、磷養分利用率分別提高5%~8%和3%~5%。降低氮磷肥料用量15%~20%,畝節約施肥成本40~60元。
該技術不僅可以在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使用,也能在其他地區、其他作物上使用?!皩嶋H上,在華北糧食產區,因為成本等原因,這個技術還有一些難題待克服,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相對的,在一些經濟作物如果樹上,這項技術的應用非常成功?!卑子陕氛f。
果樹應用。中國農科院供圖
該技術為“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