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網]協調抓好草原生態保護與牧草業發展
本網訊 近日,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赴內蒙古呼倫貝爾專題調研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農牧業結構調整。他強調,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站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深刻認識推進草原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遵循“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結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先行、多措并舉,保護好這片大草原。
唐華俊非常關注草牧業科技發展。在考察謝爾塔拉三河牛繁育中心、鄂溫克呼倫貝爾雜花苜蓿種子田和萬頭安格斯牛規模化養殖基地時,他充分肯定了呼倫貝爾在促進草牧業科技進步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他指出,加強草牧業科技投入建設是促進草牧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充分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立地條件,加強特色草、畜良種的研究推廣,加快良種牧草繁育基地、種畜場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完善草牧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規模化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快草牧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唐華俊十分重視草原生態保護和農牧業結構調整。在考察“糧改飼”示范地、退耕還草人工飼草基地時,他強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7次會議明確提出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體現了深刻的大生態觀。呼倫貝爾地區草原資源豐富,草原生態地位極其重要,必須要深刻領會并自覺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草原的關系,抓住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機遇,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草原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草原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扎實推進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不斷提高草原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有計劃地開展退耕還草。呼倫貝爾地區草牧業發展要算清生態賬、打好草畜牌,圍繞“草畜配套、為養而種、良性循環”,全面提高草產業和草食畜牧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實現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