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國農科院組織召開支撐生豬恢復生產研討會。會議總結了2019年9月中國農科院面向全國發布的規?;i場復養、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非洲豬瘟清潔消毒等3項技術要點1.0版的推廣應用成效,同時發布了3項技術的2.0版本。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在研討會上表示,當前在新冠肺炎和非洲豬瘟疫情雙重影響下,進一步強化生豬復養科技支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
他指出,當前生豬養殖面臨形勢仍很復雜,如何保障未發病豬場持續平穩增產,如何繼續解決好復盤豬場的全面清消和評估、硬軟件的升級改造、操作流程的深化,如何解決好疫苗、飼料、屠宰、流通等關鍵環節的科技問題,都對科技創新提出了迫切需求。
面對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迫切需要,農業科研國家隊需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唐華俊介紹,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中國農科院貫徹落實中央和農業農村部黨組決策部署,將非洲豬瘟防控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履行院職責的一項重大科研任務,加強組織協調,組建聯合攻關項目組,明確任務分工,集聚全院優勢資源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科研攻關。
過去的2019年,中國農科院緊急安排應急性經費1600萬元,開展免疫機制、疫苗、診斷、消殺技術等方面聯合攻關,2020年又安排2000多萬元予以持續支持,為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復養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
此外,中國農科院針對農業農村技術短板和“卡脖子”技術,聚焦學科前沿、國家戰略和產業重大需求,2020年全院分批部署了30項院級重大科研任務,希望通過重大任務實施和聯合攻關,力爭取得一批原創性、突破性成果,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科技問題。
最后,唐華俊提出幾點希望。第一,進一步突出問題導向,凝練科技問題,針對生豬復養過程各個環節,把問題找準,明確攻關重點和目標。
第二,加快推出重點技術產品,圍繞疫苗、快速檢測、消毒等方面,制定清單,倒排工期,爭取盡快推向市場,在生豬復養過程中發揮更好作用。相關產品要按規定進行報批工作。
第三,進一步加強全院各個團隊之間的協作、合作與技術集成。
第四,持續完善復養技術手冊。從去年9月到今年3月,中國農科院進一步完善了新的技術手冊,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合作,面向更多養豬企業進行推廣,為恢復生產提供更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