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智慧農業創新團隊與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合作,明確了中國與歐盟食品追溯系統的差異性,研究成果對中歐之間食品追溯系統互信機制建立具有重要意義,也可為推進現有食品追溯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有益借鑒。該研究成果發表于《食品科學與技術趨勢(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據錢建平研究員介紹,食品安全問題是重要的全球性問題。追溯系統作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從應對瘋牛病被引入至今已有近30年時間。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需求和食品供應鏈特點,構建和應用獨立的食品追溯系統。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和歐盟的食品貿易量增加,圍繞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貿易摩擦事件顯著增多,如何建立中歐之間可追溯食品安全互信體系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科學明確中歐食品追溯系統發展和應用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成為雙方互信體系建立的關鍵基礎。雙方科學家以政府、公司和消費者協同角度為切入點,對中國和歐盟食品追溯系統進行了系統對比。結果發現,中歐食品追溯系統都經歷了從系統1.0到系統3.0的發展歷程,形成了1.0以信息記錄為主、2.0以數據整合為主、3.0以智能決策為主的核心特征;中國與歐盟的食品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監管與追溯法律法規、數字化追溯技術與應用、消費者的追溯意愿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各自特點;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全過程的追溯粒度、促進中歐可信追溯平臺的構建。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共同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422441930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