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7日,全國草業科學院所長聯盟大會暨全國草學學科高峰論壇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新報告廳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推動草原草業和草牧業科技創新與學科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飼草產業,促進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草食畜牧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活動恰逢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成立60周年,百余位嘉賓前來會場,共襄盛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草學會理事長南志標,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FAO原助理總干事王韌,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坦,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劼,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何藝兵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
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所長林克劍主持開幕式并作了題為《中國草業科技創新60年》的報告。林克劍指出,如何保護建設利用好草原,如何發展壯大草業,是時代的重任和未來的期許。六十年來,草原所雖然經歷了“所址三遷、主管部門三換”等艱苦歷程,但始終保持著“堅持草原草業科技創新引領、服務支撐產業重大需求”本色,深入草原草業一線,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未來,草原所會繼續聚焦國之大者,瞄準科技前沿和產業重大需求,圍繞“種子、耕地、生物安全、農機裝備、綠色低碳、鄉村發展”六大領域,“抓改革、優布局、強統籌、提能力”,為草原草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綠色中國、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先生親自發來賀信。任繼周指出,草業科學不僅關系國計民生,更關系人類命運。在大力提倡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大生態觀的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對于如何結合生態建設、荒漠化防治和現代化農業發展,大力推動發展現代草種業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理論技術體系迫在眉睫?!安丶Z于草”的重大戰略深刻揭示了草牧業在保障我國食物安全與生態安全中的重大作用,草原研究所應發揮草業科技國家隊的平臺優勢,注重品種優化,繼續大力推進草原所優勢的鄉土草種資源的挖掘與開發工作,在草牧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全國草業科學院所長聯盟名譽理事長、蘭州大學草業與科技學院名譽院長、中國草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南志標先生強調,草種業的健康發展是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保障。40年來,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繼成立了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并建立了覆蓋全國不同生態區域的品種區域試驗網。下一步,草原所要引領全國各草業高校與科研院所,振興草種業,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加強草類植物育種工作,提升優質草種生產能力,完善種子質量管理體系,解決草業發展“卡脖子”問題,保障草食畜產品供應安全,打破草種瓶頸,進一步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指出,草原所成立60周年以來,始終堅持農業農村科研國家隊定位,扎根邊疆,為農牧業發展、農村牧區繁榮、農牧民增收富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值此60年之際,希望草原所全體干部職工,聚焦主責主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夯實草牧業科技基礎,實現藏糧于草,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在支撐引領鄉村牧區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牧區現代化建設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官)李金祥代表農業農村部黨組致辭。李金祥指出,當前草原畜牧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草原所要搶抓有利時機,堅持草牧業科技自立自強,突出問題導向,從全產業、全鏈條綜合性解決草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草種業科技自立自強、草種源自主可控,為持續提升草原畜牧產品自給率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農村牧區的主要工作就是鄉村牧區振興,實現鄉村牧區振興,產業振興排第一位,要立足草原保護及草產業,以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草畜生產、加工和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融合,更好地實施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調整,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食物消費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廳長郭占江指出,當前,內蒙古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全力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他希望雙方在草種業創新示范工程、打造國家級創新平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拓展合作空間,實現共贏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將打造北方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樣板,助力內蒙古自治區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一級巡視員宋中山指出,草原所作為唯一的國家級草學專業研究所,長期以來發揮著草原行業主管部門的智庫與科技支撐作用。值此60周年之際,切實在三北工程攻堅戰中找準草原科技工作定位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巴彥淖爾重要指示精神、總結改革實踐經驗、破解草原發展難題、促進草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希望草原所能夠充分挖掘草原四庫功能,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寧夏大學原副校長謝應忠教授)
(全國草業科學院所長聯盟中國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張英俊教授)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黑土研究院主席、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韓貴清研究員)
寧夏大學原副校長謝應忠教授,全國草業科學院所長聯盟中國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張英俊教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黑土研究院主席、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韓貴清研究員分別代表高校、中國草學會、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進行了發言。
大會對60年來對草原所改革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進行表彰。60年來,草原所職工秉承勤奮、敬業、忠誠、自信的所訓,堅持求真務實、銳意進取、不忘初心、篤行致遠,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在草牧業科學研究中取得突出的成績。未來,草原所將進一步弘揚躬耕一線、追趕創新的精神,樹立楷模,激勵職工奮發進取。
(草地生態遙感監測與防災減災團隊首席科學家李飛)
(國家專利導航項目研究和推廣中心主任助理、華智數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項目管理部總監陳宇超)
大會發布了兩項重要成果。草地生態遙感監測與防災減災團隊首席科學家李飛代表其科研團隊發布重要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大氣水汽壓差增加導致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水分利用效率飽和的現象,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國家專利導航項目研究和推廣中心主任助理、華智數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項目管理部總監陳宇超發布了苜蓿產業導航專利報告。
(草種業與草牧業融合創新體共同簽約啟動儀式)
(李博院士銅像揭幕)
隨后,12家相關單位在現場進行了草種業與草牧業融合創新體共同簽約啟動儀式,并由孫坦、王韌、楊劼、李博院士之子李煒民、林克劍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應?共同為李博院士銅像揭幕。
最后,全體參會人員參觀草原所所史館。講解員從內蒙古畜牧獸醫研究所講起,回顧草原所“三遷三換”的發展歷程,以科技創新、服務“三農三牧”為己任,植根草原,立足草業,摹畫出“抓黨建、建機制、優環境、搭平臺、促創新、重轉化、育人才、強支撐”的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