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內地多地出現人感染H7N9病例,引起高度關注。其中焦點問題之一是,該病毒能否在人際間傳播。為此,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團隊,在動物中進行了大量主動監測。
通過全基因序列比較發現,從禽體和從人體中分離的H7N9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僅有不到30個氨基酸的差別,且所有病毒都具有結合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的能力。這正是H7N9病毒容易感染人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利用家禽和小鼠測試了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發現從禽體中分離的H7N9病毒對雞、鴨和小鼠無致病性,但從人體內分離的H7N9病毒可引起小鼠嚴重發病。進一步分析表明,人體的H7N9分離株在小鼠體內的復制能力與致病力較強的原因,是其在人體復制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由于流感病毒在雪貂和人類中的傳播特性非常接近,研究人員利用雪貂測試了2株禽體分離和3株人體分離H7N9病毒的傳播能力。結果也證明,3株人體分離病毒在雪貂中的復制能力明顯強于2株禽體分離病毒。呼吸道飛沫傳播測試顯示,其中1株禽體分離病毒和所有3株人體分離病毒在雪貂中均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且1株人體分離病毒傳播效率最高。
陳化蘭說,H7N9病毒對禽類無致病性,使它具有隱蔽性,增加了傳染給人并發生更多基因突變的機會,使其可能獲得在人際間高效傳播的能力。她呼吁,全球對H7N9病毒的防控絕不能掉以輕心,應密切監測其變異情況,做好各種應對準備,以有效阻止H7N9在人際間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