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體內的蝦青素,也可以出現在常見的農作物中。記者近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一種新的高蝦青素玉米種質被成功創制。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代謝調控與營養強化創新團隊,聯合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功能性畜禽產品創新團隊完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上。
據介紹,蝦青素屬于類胡蘿卜素的一種,通常存在于藻類、蝦、蟹等海洋生物中,由于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和保健功效,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高蝦青素玉米新種質的創制與功能驗證。中國農科院供圖
在最新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采用合成生物學策略設計了蝦青素代謝途徑,通過增加番茄紅素的合成,并使用特定技術引導番茄紅素向β-胡蘿卜素的轉化,在玉米籽粒里將類胡蘿卜素合成途徑延伸至蝦青素合成,創制的高蝦青素玉米種質含量達到47.76-111.82毫克/千克干重,是已有蝦青素基因工程谷物中報道的6倍。
同時,新的玉米在飼喂蛋雞后,所產雞蛋蛋黃中可積累12.10-14.15 毫克/千克的蝦青素,每枚雞蛋蝦青素含量約為540微克,可滿足人體日常抗氧化保健需求。
據介紹,該研究成果體現了生物技術在創制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強化產品上的有效性和延展性,創制的營養強化產品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該研究還建立了蝦青素形態檢測方法,可一次性分析出玉米和蛋黃中反式、9-順和13-順三種蝦青素的同分異構體。這一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