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安陽、鶴壁等區域倒伏面積較大,豫南和豫西相對較少,群體較大、根莖部病害發生較重的麥田有點片倒伏。農業農村部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視,正在抓緊實施倒伏麥田補救措施。
近日,河南大風過后,多地出現小麥倒伏現象,引起了普遍關注。當前,正是河南小麥灌漿期,距離成熟收割還有15天到20天,倒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倒伏之后,是否有緩解之策?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小麥產業專家團團長、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錄祥。他表示,大風造成部分地區小麥倒伏,總體來看,對全國小麥生長影響不大,在倒伏發生區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采取一些挽救方法,同時,還要警惕隨后可能出現的干熱風,要強化“一噴三防”預防措施的落實。
劉錄祥。受訪者供圖
大風刮倒小麥,可采取補救措施
河南當地氣象監測數據顯示,此次大風主要出現在淮河以北,其中新鄉西北部、鄭州西部、許昌北部局部12到13級。大風過后,多地出現小麥倒伏現象。
河南是產糧大區,糧食總產量居全國第二,小麥產量全國第一,常年播種面積在8500萬畝以上,其中超過千萬畝的地級市就有四個。劉錄祥介紹,“大風過后,技術體系和小麥產業團及時開展了現場調查,主要集中于大風前剛澆灌過的麥田和抗倒性能較差的品種地塊。新鄉、安陽、鶴壁等區域倒伏面積較大,豫南和豫西相對較少,群體較大、根莖部病害發生較重的麥田有點片倒伏。農業農村部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視,正在抓緊實施倒伏麥田補救措施。從全國看,對整個夏糧收獲影響不大。”
當前,全國小麥大部分進入灌漿期,其中收獲最早的西南麥區,夏收已經過半,同時,作為每年農機大遷徙、進行大規模夏收的湖北,也已開始零星收割,預計在本月20日左右,開啟規模收獲的進程。
位于黃淮海平原的河南,當前小麥仍在灌漿期,距離收割還有15到20天。此時倒伏,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劉錄祥介紹,“倒伏會影響籽粒灌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量。盡管這種影響在全國夏收中不算大,但對當地具體農戶來說,確實會帶來損失。”
倒伏的小麥是否可以挽救?劉錄祥介紹,“網上不少人說不能扶,這是有道理的,倒伏小麥人力扶正會傷及根系。事實上,小麥密度很大,一畝地往往有幾十萬麥穗,嚴重倒伏地塊植株交叉重疊,也很難一株一株去扶,尤其在大面積種植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條件的地方,要抓緊利用無人機補噴一些葉面肥,最大限度幫助小麥恢復灌漿能力,因為倒伏的小麥,并不一定會折斷,灌漿仍會持續,這時候噴施生長調劑類物質,是有一定效果的。”
為何有些不倒,抗倒伏性是關鍵
倒伏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出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綠色革命中,抗倒伏性能更強的矮稈化就是代表性變化。數十年中,包括小麥在內的多種作物,都經歷了矮稈化的歷程。
在此次大風中,記者也注意到,當地群眾拍攝的視頻顯示,僅僅隔著一條田埂的兩塊麥田,一塊幾乎完全倒伏,而另外一塊地里,小麥筆直矗立,完全沒有倒伏。
“抗倒伏性是高產育種中非常重要的性能,也是品種大面積推廣中非常具有優勢的性能。”劉錄祥說,“但實際生產中,確實還有一些農戶,會種植抗倒伏性能不過關的品種,在沒有遇到特殊天氣的時候,看不出區別,一旦遇到類似的強雨大風,就很容易倒伏。”
此外,生產中采用的農藝措施,也影響著小麥抗倒伏的性能,劉錄祥介紹,“比如有些農戶,播種量很大,麥穗稠密,以此獲得更高的產量。但過密的情況下,小麥莖稈不夠粗壯堅韌,也容易倒伏,如果恰好種植的是抗倒性不強的品種,就更麻煩了。事實上,每一個品種,對密度的要求都不相同,在種植的時候,還是要按照品種的特性,采用配套的農藝技術,這樣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品種的優勢,獲得更好的收益。”
近期持續高溫,警惕干熱風影響
2021年暴雨,2023年爛場雨,河南小麥為何多災多難?事實上,不僅河南小麥,全國小麥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都是天氣變化頻繁的季節。
“小麥成熟,正好是春夏之交,此時天氣變化頻繁,影響小麥生產的天氣也很容易出現。”劉錄祥說,“但全國小麥生產區域廣泛,從西南麥區到黃淮海,再到北部春麥區,橫跨多個省份,而天氣影響多在局部,通過區域之間的平衡,可以保障全國小麥生產基本穩定。”
同時,完善的綠色植保和農技推廣體系,也是我國糧食生產保持穩產、豐產的重要基礎。劉錄祥介紹,“我國有全球最大的植保和農技推廣體系,這一體系一直覆蓋到縣、鄉,可以及時預測和防治各種病蟲害、應對自然災害,比如今年,湖北赤霉病自然發病重于往年,不少人擔心湖北小麥生產會因此受到影響,但實際上,今年在赤霉病暴發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大面積的防治。從目前湖北小麥的生產形勢看,可以說,今年湖北的赤霉病防治,是最深入、效果最好的。”
隨著夏季的到來,我國大部分地方開始進入高溫季節,氣象預報顯示,多地近期都將可能出現持續高溫。劉錄祥提醒,應警惕高溫帶來的干熱風,“干熱風是小麥灌漿成熟期常見的災害現象,它會快速催熟小麥,致使灌漿期縮短,進而影響產量,通常稱之為‘殺青’,所以未來一段時間,都要警惕干熱風的影響,局部地區還要防治好葉銹病和蚜蟲等的危害,要落實好‘一噴三防’和‘統防統治’,盡可能延長灌漿期,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