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從事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區域發展研究。回顧科研和生活經歷,無不打上了深深的綠色印記,用“綠色人生”來概括并不為過。
我的研究生涯始于1989年,記得當時自己從事的第一個研究項目是“水資源核算及其納入國民經濟體系核算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當時的環境問題就已經向我們發出了“黃牌”警告,水資源成為突破資源環境制約的首要問題,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我認為,對GDP進行“綠化”,對水資源進行核算并且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一環。雖然當時國內研究剛剛起步,但我很想啃下這塊硬骨頭。也就是從那時起,綠色的種子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1992年,我去北京師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繼續選擇水資源價值這個前沿領域作為研究課題,主要從價值角度探討如何高效利用、保護水資源——當然,這也是“綠化”GDP的關鍵問題之一。由此,博士3年,我再次與綠色結緣。
1995年,我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工作。不忘初心,我還是選擇了綠色作為自己今后事業的底色。我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均衡代際轉移條件下水資源環境耦合價值量化模型研究”“生命周期條件下水資源增值理論、模式及其增值機制研究”,以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生產水熱資源影響機制研究”專題、農業部“農業用水臺賬研究”等課題研究。為了在更廣闊的綠色領域有所作為,我還將目光投向“生態價值評估技術理論與方法研究”“可持續發展條件下資源資產理論與實踐研究”,先后出版了《綠色水利——水資源與環境新論》《水利綠色發展》等著作。我在學術領域率先提出了“綠色水利”“利水型社會”“利水型農業”等具有顯著綠色理念的概念,并倡議綠化水利行為,建立對水友好的“利水型社會”。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除了立足本職工作,我還注重綠色科普工作,寫下了《圖說中國水情》《滴滴傳奇》等科普書籍。
綠色也在我的生活中結了果。珍惜每一滴水,我家的水都會循環利用,遠低于北京家庭用水的平均水平;愛惜每一粒糧,我家有“光盤行動”;節約每一度電,我的辦公室夏天能不開空調就不開,必須開的時候也都是控制在26℃以上……綠色生活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我發自內心地享受這樣的生活。
把自己的一點綠色體會與大家分享,我想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全社會根植綠色發展理念很重要,國家層面推動是不可缺少的動力源,我們每個人更需要從多方面做起,踐行綠色生活。請記住:綠色生活方式并不降低生活質量,融入綠色的生活更加自然、健康、美麗。
作者:姜文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