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文靜)昨天,記者從中國農科院了解到,小麥新品種“中麥985”日前研發成功,并以1000萬元的高價轉讓給河南聯豐種業公司,創造了我國小麥品種技術轉讓新紀錄。據了解,此前小麥新品種轉讓的最高價格為一百余萬元。
“價格高,首先是因為品種好。”負責該小麥新品種研發工作的國家小麥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說,“‘中麥985’的產量高,可增產5%以上。以河南省小麥畝產1000斤計算,應用新品種每畝將增收50斤到70斤。”他還表示,這個小麥新品種,能抗條銹病、白粉病、葉枯病和赤霉病,確保農民安全順利地耕種收獲,同時,它生命力比較頑強,能夠適應較大的氣候變化。
河南聯豐種業公司表示,之所以高價購買“中麥985”,是看中該品種具備推廣價值,相信明年開始就能在主產區推廣,經過一年的種植收獲后,就會看到市場潛力,屆時投入的千萬元資金有望在幾年時間內回收。
據了解,該小麥新品種明年有望在小麥主產區河南等地推廣。目前,我國小麥產區大面積使用的小麥品種為“周麥18”,平均畝產為1000斤左右。
■對話
十年磨一劍
記者:你們用了多長時間研發出這個新品種?
何中虎:10多位科學家研發了10年,而且完全是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用的自己的人員和技術。目前我國的小麥產量居世界首位,畝產量也名列前茅,在這樣一個高產的前提下,我們研發的新技術能夠實現再增產5%非常不易,雖然5%這個數字聽起來不是很多,但確實可以說是科研的一大進步。
記者:目前我們國家小麥的研發現狀是怎樣的?
何中虎:因為小麥屬自花授粉作物,農民無需每年換種,因此小麥種子產業的發展遠不及雜交水稻和玉米等(這些作物的種子經常更換)。因為不經常更換種子,所以小麥種子的研發遠遠落后于水稻和玉米。但是我們國家現在實施了糧種補貼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農民換種的積極性,所以也有利于小麥新品種的推廣。尤其在河南和江蘇等小麥主產地新品種應用相對活躍,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記者:為何選擇把新品種轉讓給私立公司推廣?會在哪些地區推廣?
何中虎:公司的介入有利于新品種的推廣,他們在示范推廣和市場營銷等方面有很大優勢,事實上私立公司已成為我國新品種產業化的主力軍。我們與河南聯豐種業公司的技術轉讓協議中對推廣面積提出明確要求,主要推廣的地區包括黃淮南片的河南、江蘇和安徽等小麥主產區。
■鏈接
近期“天價”種子
2010年9月北京種子大會舉辦了農作物新品種權轉讓拍賣會,12個農作物新品種擺上拍賣臺,一個大豆品種拍出了500萬元的“天價”。
2010年7月山東菏澤市農科院選育的菏豆15號品種,被北京一家民營企業經過數輪舉牌競拍以500萬元的價格奪得,成為拍賣會的最高價拍品。
2008年9月湖南長沙“隆平種業”以1180萬元的價格拍得雜交水稻新品種,高出底價5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