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1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主辦,河北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在河北正定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農科院土壤肥料和資源環境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聚焦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業綠色發展戰略,圍繞“科技創新引領耕地保護與利用”主題,加強全國耕地科技力量協同合作,共同推動全國耕地質量提升。
我國是一個農業資源約束型的國家,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人均耕地僅為世界平均的2/5,短期內人多地少的局面難以扭轉。農業土壤肥力水平總體不高,中低產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2/3,且土壤退化嚴重;化肥過量施用,而有機資源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低于發達國家10-20個百分點。傳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耕地利用方式難以為繼,嚴重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業綠色發展。與會專家指出,應對新的挑戰,必須強化耕地科技創新,加強耕地保護,大幅提高耕地利用的質量和效率,才能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介紹了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耕地數量質量管理、農田建設等情況。他指出,全國耕地質量保護與管理工作面臨諸多困難,產業結構調整、農業高質量發展等問題與機遇并存,迫切需要全國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發現問題,找出技術與對策,提升全國耕地質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介紹說,耕地關系著我國糧食安全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正在抓緊推進落實耕地重大科技攻關,并呼吁全國耕地科技力量協同合作,充分發揮耕地科技創新對耕地保護與利用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近年來,全國各土壤肥料研究所圍繞耕地監測、耕地改良、耕地培肥、耕地治理等領域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的科技創新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所長吳文斌表示,我國的耕地問題是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一個或者幾個單位就能承擔和破解的,需要統籌全國農業資源環境的優勢科技力量協同發力,進一步聚焦耕地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圍繞耕地資源保護與高效利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土壤肥料、生態環境等傳統學科的優勢和積累,另一方面要前瞻布局耕地智慧監測、土壤微生物組等新興交叉學科,全力推進“藏糧于地”戰略實施。
會上,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做了題為《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 推動耕地保護和利用綠色轉型》的大會主旨報告,闡述了綠色發展在耕地保護與利用中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強調要以綠色為導向,將綠色發展作為新階段耕地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不斷推進耕地保護和利用工作綠色轉型,為解決好耕地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