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簡稱中棉所)聯合甘肅省農科院以線上線下聯動方式召開了“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優質早熟棉觀摩會”。會議現場,由甘肅省農科院、敦煌市農業技術中心、酒泉市農業科學院組成專家組,對甘肅省敦煌市示范的中棉113及配套栽培技術進行測產。結果顯示,中棉113綜合性狀優良,早熟性突出,含絮力適中,吐絮集中,平均籽棉產量465.2公斤/畝,皮棉產量223.3kg/畝。示范田達到了成鈴、吐絮集中,滿足甘肅省棉區對棉花品種高產、優質的需求。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早熟、穩產、優質“中棉113”棉花新品種在甘肅省的示范推廣力度。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棉113的主要育種人馬雄風研究員簡要介紹了中棉113品種特性。中棉113打破了生產上最為重要三個農藝性狀的負相關,實現了產量和纖維品質雙增長,纖維長度31.3毫米,斷裂比強度33.6cN?tex-1,馬克隆值4.4,衣分45-48%。據介紹,中棉113于2019年通過甘肅省審定,2020年引種到新疆后大放異彩,2022在塔吉克斯坦再次通過審定。中棉113先后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品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六、七、八、十二師和新疆自治區博州、昌吉州、阿克蘇地區棉花主推品種,并獲批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21年10月,國家棉花產業聯盟2.7萬畝CCIA棉花生產基地的中棉113等品種,通過多輪激烈的競價,標的5000噸的CCIA高品質棉花均被后端供應鏈和紡織、服裝等國內外企業高價競拍并簽訂訂單采購協議,其中最高加價達2500元/噸,實現國產高品質棉花優質優價。
當前我國仍面臨優質原棉缺口較大,棉花纖維整齊度低、可紡性差、綜合性狀優良的突破性棉花品種缺乏、農機農藝不配套等突出問題,加強高品質原棉生產建設,提高我國高品質棉花生產集中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控制技術規程,是提升我國棉花生產國際競爭力,推動國家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目前,中棉113在新疆種植條件非常成熟,兼具高品質高產適宜機采等綜合優良特性。因此,開展原種在甘肅的示范推廣將有利于推進高品質棉花園區化生產,并帶動和輻射周邊棉區高品質棉花規模化生產。
中棉所所長李付廣表示,下一步中棉所將繼續與甘肅農科院研究團隊著力打造以棉花產業機械化、自動化為主導的產業鏈,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助推甘肅、新疆等西北內陸棉區棉花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