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地方的桃花都盛開了。我國是桃的故鄉。有人認為,桃的“子繁而易植”象征著生命不息。可是,為什么我們在公園、景區看到的那些桃樹卻不見結果?美景與美食不能同時得到嗎?聽說桃花開得越來越早了,這是真的嗎?這個春天,我們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力榮,一起走進,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去找找答案。
實錄文字:
大家好,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主要從事桃樹學研究。
公園里的桃樹可以賞花,為什么不能品果?
為什么看不到公園里的桃花結桃子?這里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品種的原因,公園里種的桃花品種一般都是重瓣的品種。原來我們桃花一般是五瓣,那么它的(公園里的)桃花一般是20多瓣30多瓣,像白花山碧桃其本身的雌蕊是敗育的,就是說,它就不結果。這是品種上的第一個原因。 品種上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重瓣花兒一般柱頭的發育都比較弱,它的座果率本身就低。有些紅葉桃、碧桃它本身座果率確實是偏低,雖然有雌蕊,但是發育的不好。 第二個原因就是它本身果子都比較小,咱們說的那種毛桃。不像咱們現在種的吃的,鮮食的桃已經通過多少代的改良,都是大果,能夠看得見。其實(公園里桃樹)它果子比較小,結的又比較少,可能不被人注意。還有一個就是栽培上的原因。
現在桃花開的比過去更早了嗎?
確實比原來早。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對桃子花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我們這是國家的桃樹種質資源庫,我們通過40年間對同一個品種的監測,發現過去30多年將近40年,同一個品種的花期提早了10天,大的趨勢,當然不同的年份它可能有所不同。達到10天,這個幅度是非常的大的。像今年,山桃春節前就開花了,往年基本上是2月底3月初開花。 不光是我國,比如說世界上,美國做了一個統計,它的氣候變化影響就是:60年以前,它育成的低需冷量的品種,就是花期早的品種,只占20%;60年過去了,現在都在80%,倒了一個個。這樣來說,就是氣候變暖對花期的影響非常大。 其實,我國的育種也在降低需冷量在走,尤其是觀賞桃花。現在的育種目標就是往早花品種培育。因為,春天的時候溫度低時,花開得反而艷,如果后邊干熱風一吹反而花并不漂亮。都在往早花方向去選育。因此,整體現在開花確實比原來早。
人類從何時開始吃桃子?
有計劃的開始栽培我覺得我國應該是可以說有記載的說是約4000年。桃子是一種最古老的樹種,在詩經里面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應該是有近4000年的栽培歷史,就是說人類有目的栽培。 如果說馴化開始的話,那么我們認為從母系社會就開始有桃樹的這種馴化。那時候人類是以吃野果子為主的。因為,桃本身原產中國,桃李滿天下,桃的適應性非常廣。這樣來說,他到山里面去采野果子吃,吃完以后把核一扔,第二年又長出來。通過比如說幾十年的生長,把桃核不斷的去選,不斷地去種,慢慢馴化歷史不就形成了嗎? 那么,基因組學也證明,栽培種的馴化,從野生資源最小的毛桃到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地方品種,也有幾十萬年的歷史。這是從分子生物學上能夠證明的。
我國桃子之最有哪些?
首先說品種最多的,我們這是國家的桃子種質資源庫,有將近2000個品種,那么就都保存到這。世界各地的國內外的,我們能夠收集到的,特殊類型的我們都保存到這。我國大概有2000多個品種。 那么,山東省是我國桃子第一大栽培省,有將近200萬。山東蒙陰縣是我國桃子第一大栽培縣,有65萬畝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