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動物病原監測與流行病學研究創新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一個新的病毒核酸模式識別受體——RNA解旋酶19A,并闡明了該受體識別病毒核酸、激活炎癥小體、促進炎癥細胞因子的分泌分子機制。
據悉,先天免疫系統能夠快速識別外界病原體物質以及自身的危險信號進而提供有效的保護。在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過程中,宿主的模式識別系統能夠快速識別病原微生物的組分并啟動天然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
該團隊研究員翁長江以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俗稱豬藍耳病病毒)感染豬肺泡巨噬細胞為研究模型,經過3年多的努力,在病毒核酸模式識別的鑒定上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他們發現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感染或藍耳病毒核酸能夠激活炎癥小體,誘導強烈的炎癥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毒核酸模式識別受體——RNA解旋酶19A(DDX19A)。該受體能識別病毒核酸,激活炎癥反應信號通路,促進炎癥細胞因子的分泌。該模式識別受體通過與病毒核酸和炎癥小體分子相互作用,在病毒核酸和炎癥小體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該研究闡明了病毒感染激活炎癥反應的關鍵機制。
據團隊成員李江南博士介紹,“鑒別宿主細胞中識別病毒RNA的模式識別受體是當代病毒學和免疫學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因此,該研究不僅對高致病性藍耳病感染誘導的炎癥反應有重要意義,也為其他病毒誘導炎癥的分子機理研究提供借鑒。”該成果將為廣譜高效的抗病毒炎癥藥物的研發提供新的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