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完成的“桃優異種質的發掘、優質廣適新品種的培育與利用”通過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成果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成果歷經30年的系統研究,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桃種質評價和鑒定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基于桃種質的195個性狀進行了形態、生理、細胞和分子層面的遺傳多樣性研究,發掘出一批優異種質,開發了相關分子標記53個,創建了237份核心種質的分子身份證,建立了桃遺傳多樣性和品種標準圖譜,奠定了桃資源研究與育種利用的基礎。另外,該項目還系統探索了遺傳遠緣、低需冷量、果實無毛與樹形矮化的性狀遺傳特點,據此建立了一因多效的親本選擇技術路線。
該項目2012年培育的桃新品種推廣面積216.7萬畝,占全國桃總面積的近1/5;其中,占油桃面積的70%之多,占設施桃面積的80%,占觀賞桃推廣的50%以上。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促進了桃品種結構調整,實現了我國自育油桃品種的規模化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