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日前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五次人才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實施青年英才計劃、青年創新計劃、青年啟航計劃、博士后獎助計劃、優秀研究生培養計劃、青年綠色通道行動、青年引航行動、國際人才培養行動、青年保障行動、成立青年人才聯合會等“青10條”行動。
吳孔明表示,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要把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青年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青10條”專項計劃,就是在科研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為青年人“挑大梁、當主角”創造條件。這里所指的青年人才,既包括已經嶄露頭角的青年骨干,也包括剛畢業不久的青年科研人員,還包括數量可觀的博士后和研究生。
“青10條”專項計劃是:一、繼續實施青年英才計劃。院每年計劃投入5000萬元經費,遴選一批40歲以下、有潛質成長為領軍人才的青年人才,每年給予60萬元科研經費和10萬元崗位補助。
二、實施青年創新計劃。計劃近三年,平均每年預算3000萬,每年遴選30名左右35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支持開展前沿性、原創性、顛覆性、非共識性研究。
三、實施青年啟航計劃。為新入職博士連續三年給予5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在創造力黃金時期自主選題開展原創研究。
四、實施博士后獎助計劃。實行博士后資助政策,院每年投入1000萬元,通過實行優農計劃、聯合資助引進項目(招收海外畢業博士進站)、評選優秀博士后等措施,對博士后進行站前、站中資助。
五、實施優質研究生培養計劃。持續推進培養機制改革,按學科或區域組建二級學院,構建研究生院—學院—研究所三位一體辦學模式,完善獸醫學院,辦好深圳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創辦成都分院。打破研究生院與研究所“兩段式”培養中的障礙,夯實院所兩級研究生培養責任,強化院所兩級互聯互通、互融互促,實現院所一體“貫通式”培養。加強培養“軟件”建設,持續爭取招生指標,擴大聯合培養和客座生規模,加大碩博生連讀和直博生招收力度,到“十四五”末,在校生力爭達到7500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書育人能力,完善教學過程管理,嚴把學位授予出口關,培養嚴謹求實學風,打造農科特色的校園文化。加強培養“硬件”建設,加大中關村、馬連洼校區基礎條件改造力度,提高住宿、教學、文體等設施質量。依托牽頭研究所,穩步推進深圳校區、成都校區建設項目,積極推進昌平校區建設,鼓勵京外所建造研究生宿舍。加強教育“新基建”工作,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六、實施青年綠色通道行動。對優秀青年人才可不受資歷等限制,直接晉升高級職稱。對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可通過特設崗位,特聘高級專業技術崗位。
七、實施青年引航行動。發揮知名專家傳幫帶作用,組建由院士、資深首席等100名專家組成的導師庫,通過職業發展指引、重大項目合作等方式,幫助300名左右青年人才快速成長。
八、實施國際人才培養行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展,完善留學生培養體系,實行“申請-審核制”和“趨同管理”,提升“留學農科”品牌影響力,到“十四五”末,留學生力爭達到600人。每年選派不少于30名優秀青年人才,赴國外一流高校或機構訪學交流,時間不少于6個月。加強“農業外交官”等外派人員培養力度,構建外派人員儲備庫,推薦優秀人才到駐外使館和國際組織任職。拓展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探索可持續發展校際交流機制,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
九、繼續實施青年保障行動。對新入職的青年人才,進行為期5年的普惠性薪酬待遇保障,有效緩解生活壓力。
十、成立青年人才聯合會。聯合會面向40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實行會員制管理,院人才發展基金給予一定的經費保障,支持開展學術交流,促進交叉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