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精神在農業領域的貫徹落實和有效強化。錨定農業強國建設目標,打造農業科技戰略力量,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要義所在,也是堅持以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要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業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使得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國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取得顯著改善,農業科技水平整體步入世界前列,科技支撐農業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逐步強化。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作物種源自給率突破95%,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盡管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依然面臨著部分核心技術水平較低、科技力量發展較為滯后、種源“卡脖子”等短板問題。農業科技基礎研究薄弱、原創的科技創新能力未實現根本性扭轉,并且與建設農業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科技弱項依然突出,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仍面臨著些許困境及重大挑戰。
為此,對標世界科技強國與農業強國,打造我國農業科技戰略力量,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農業強國建設目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聚焦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占領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要把立足點放在自主創新上,圍繞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與核心短板領域進行系統謀劃和合理布局,以集中優勢力量攻克農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并逐步降低對農業關鍵技術、裝備等方面的對外依存程度。
加強對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發展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崇尚自主創新的文化環境,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創建有利于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土壤與制度。合理配置農業科研經費使用比例,明確資金使用的具體用途,加強對農業科技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科研項目的投入比重和產出效率,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二是支持企業組建發展聯合體,創新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全面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謀劃農業科技頂層設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以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創新科技體制和科研管理方式,促進創新資源互融互促。
引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農業科技研發成果按照市場機制向企業集聚;針對高校和科研機構,逐步將以理論研究為主的科研考核體系向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并重轉變,提升科研成果、專利轉化應用在考核中的權重;引導科研院所和高校側重源頭創新,以基礎研究為主,將科研成果的應用與開發讓渡給企業,集中優勢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科研攻關,推動研發和產業資源進一步整合,形成合力以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三是加快農業關鍵技術發展,強化創新平臺對育種產業化的支撐作用。強化現代科學技術與育種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等與傳統育種方式有機融合。
強化創新平臺支撐作用,鼓勵科企深度合作建設國家級的研發平臺,如企業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創新中心等,優化配置資源以支持企業開展育種攻關,建立健全“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創新體系;加強共性基礎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創新,以共建共享國家重大基礎平臺;推進科技創新平臺載體績效考核的常態化管理,將開放共享列入績效考核的核心內容,并對考核優秀的創新平臺,優先推薦申報國家或地區科技計劃項目,以加速育種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