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首屆中國昆蟲蛋白產業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聯合主辦,會議主題為“促進生態循環,拓展蛋白來源”。
會上,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分別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萬科公益基金會、通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昆蟲蛋白產業分會正式成立,同時成立了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全國地龍產業聯盟和全國黑水虻產業聯盟。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致辭中指出,昆蟲蛋白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蛋白質供應新途徑,正逐漸顯露出緩解這一緊迫問題的巨大潛力。據估算,昆蟲蛋白產業未來5年的產值保守估計將突破千億。當前,昆蟲蛋白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產能規模相對較小,這既有技術層面的制約,也有市場方面的挑戰。為推動昆蟲蛋白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在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建設方面,要構建全方位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在技術研發上,要加大投入,提高養殖效率,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研發高效蛋白提取技術,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市場推廣方面,要宣傳其營養和可持續性,消除消費者的心理障礙,研發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在致辭中指出,發展資源昆蟲產業是有效拓展傳統糧食邊界、體現新型國家糧食安全觀、落實大食物觀的重要舉措。高蛋白含量的昆蟲不僅可作為食用,還是重要的飼料蛋白來源,是解決飼用蛋白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資源昆蟲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消費者對于昆蟲產品的認知度仍然較低、加工設備落后、自動化程度不高、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提升、相關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等。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做好資源昆蟲學科建設頂層設計,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加快培育資源昆蟲領域新質生產力。二是發揮資源昆蟲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重任,為構建食物多元化供給體系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三是圍繞資源昆蟲蛋白市場實際需求,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昆蟲蛋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主旨報告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飼料飼草處處長黃慶生指出,昆蟲蛋白作為重要的傳統飼料蛋白替代資源,在飼料產業具有較大應用潛力,在豆粕減量替代上有望發揮重要作用。當前亟須突破飼料化推廣應用進程中的效率、規范、品控等難點,加快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將潛力轉化為現實,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局長、中國養蜂學會理事長彭文君分析了我國資源昆蟲產業的戰略機遇,分享了資源昆蟲利用的典型案例、資源昆蟲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昆蟲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中國昆蟲學會原理事長、南開大學教授黃大衛提出,昆蟲產業化是一個具有廣闊前景和潛力的領域,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昆蟲資源研究與開發、推動養殖技術創新、完善產業鏈建設、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等措施,促進昆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壯大。
會議圍繞“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高值利用”“昆蟲蛋白產業化應用”“廚余垃圾循環利用”等主題進行了專題論壇交流。
此次大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知名昆蟲專家學者,以及國際組織、政府部門和企業代表近400人參會。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