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企業2016年累計銷售45.4億元 新增經濟效益8.9億元
馬鈴薯主食開發作為國家戰略,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國家對產業的重視程度空前,產業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馬鈴薯主食產業聚焦上中下游關鍵問題,協同攻關、突破原料處理高品質化、主食加工自動化、產品鑒偽精準化等關鍵技術50余項,研發出馬鈴薯主食產品300余種,創建了主食自動化生產線20余條。”這是記者日前從陜西召開的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2017年年會上獲取的一組最新數字。這標志著我國馬鈴薯主食產品研發、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產業協同攻關等方面在近兩年取得了重要突破。
戰略頂層設計出成效
我國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左右,總產量保持在9000萬噸以上。馬鈴薯加工行業快速發展,新產品大量涌現,市場需求旺盛,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競爭優勢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和產業集聚區。行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無論種植品種和單產水平以及加工產出率、副產物綜合利用率、產品附加值都有所提高。同時,標準體系也逐漸完善,有關馬鈴薯冷凍薯條、雪花全粉以及加工用馬鈴薯流通規范等行業標準,也已頒布實施。通過近幾年的工作,聯盟切實對我國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成立兩年來,在馬鈴薯主食化產品研發、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主食產業協同攻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聯盟繼續堅持“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的理念,大力發展馬鈴薯主食化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新體系,引領馬鈴薯主食產業創新發展,為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助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在為年會發來的賀信中指出,要以“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為理念,堅持主食化與綜合利用相兼顧,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體相結合,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瞄準研究開發符合中國蒸煮飲食文化的主食產品,瞄準研究開發適合中國主食產品的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瞄準研究引導馬鈴薯主食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馬鈴薯主食產業聚集上中下游關鍵問題,協同攻關、銳意創新,已突破原料處理高品質化、主食加工自動化、產品鑒偽精準化等關鍵技術50余項,研發出馬鈴薯主食產品300余種,創建了主食自動化生產線20余條,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隨著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的不斷推進,其產品在全國9省7市的100余家企業示范成功,實現工業化、自動化、規模化生產應用,部分產品實現出口,示范企業2016年累計銷售45.4億元,為社會創造新增經濟效益8.9億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引領和支撐了中式馬鈴薯主食產業發展。
聚焦主食產業鏈關鍵點
在農業部的組織下,馬鈴薯優勢產區和主食產品消費潛力區的9省7市開展馬鈴薯主食開發試點,成果已在100余家企業實現工業化、自動化、規模化生產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實現了研究與示范的同步推進、科研成果與社會成效的雙豐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的實施取得突破性進展。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潘利兵表示,農業部近年來大力推進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工作,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牽頭組建了馬鈴薯主食產業聯盟,聯盟成立兩年來,有效地探索新機制、新模式,促進了各單位資源要素在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他充分肯定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取得的三大成效:一是產業領域關鍵技術和裝備取得新突破;二是產品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取得新進展;三是產業發展影響力和美譽度取得新成效。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信息化等新技術的加速應用,主食加工業發展呈現出一些新趨勢、新特點。潘利兵強調,聯盟要更加關注新技術新裝備研發,緊緊抓住技術加速創新、應用不斷深入的契機,推動馬鈴薯主食加工技術與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換代;要更加關注新業態、新模式,緊緊抓住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的契機,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構利益聯結機制,加速生產經營方式的創新;要更加關注新需求、新消費,大力開發新產品,更加重視品質和品牌。
主食家族美食齊亮相
為了加快推進馬鈴薯主食品牌宣傳與推廣,加快產業開發速度,激發馬鈴薯主食產業發展創新活力,增強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經過前期主食加工企業自薦、網友互動投票、專家評審及企業現場VCR宣傳、企業負責人宣講、與會代表微信投票等多種形式,年會現場評選出了2017年度馬鈴薯主食產業“十大特色小吃、十大休閑食品、十大主食、十大品牌”。其中,馬鈴薯馓子、土豆餑餑、土豆酥五香煎餅、薯菠擰巴、55%馬鈴薯饅頭、馬鈴薯蕎麥饸饹面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泓、木泰華榮獲“馬鈴薯主食化技術創新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張泓和木泰華研究員作為目前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中最為資深的研究專家,近幾年來,打造了多種以馬鈴薯為原料的系列產品,成功突破了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匱乏的制約瓶頸,創建了一次面粒熟化——強力壓面——二次恒溫恒濕面帶熟化、連續高溫調質、降黏成型一次發酵等關鍵技術,解決了成型難、發酵難、黏度大等技術問題,研建了馬鈴薯主食加工系列產品生產線,實現了六大類200余種主食產品工業化、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創建了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專用原料評價方法、產品標準和產品鑒偽方法。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0余項、獲批46件,建立行業與國家標準8個。
加速推廣第三代加工技術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整合創新鏈,重點宣傳、推廣、應用、示范以薯泥薯漿為原料的第三代馬鈴薯主食加工技術;強化馬鈴薯主食化兩條生產推廣模式,即大眾化、營養化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生產推廣;瞄準目標群體,實行精準化、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實現供給與需求的高效對接;籌備成立聯盟產業基金,助力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項目上市等,推動全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動融合展可持續發展。”聯盟理事長戴小楓就聯盟下一步重點工作提出具體發展方向和要求。
戴小楓表示,聯盟下一步工作,要明確工作重點,從功能定位出發,聯盟成員單位要加強開展調查研究,發布行業報告,建言獻策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組織聯盟成員積極承擔公共項目,勇于擔當政府購買服務的承接方,真正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健全體系隊伍,進一步擴大聯盟主體構成,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大型企業與小型企業、企業與農民的關系;完善運行機制,落實國家主食加工業、營養健康等戰略要求,整合各方資源,加大產業協同力度。
本次聯盟年會特邀9位企業家分別圍繞種薯與種植、加工裝備與主食加工、“互聯網+馬鈴薯”主食化市場推廣與馬鈴薯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內容作行業發展報告,為前來參會的企業、專家學者及農民朋友帶來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同時,來自企業營銷、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專家,針對陜西省定邊縣馬鈴薯一二三產業融合現狀、問題及發展思路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