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設施園藝產業正處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從低端向高端發展的關鍵階段。發展設施園藝符合我國發展高效、現代化、資源節約型農業的總體需求。”8月21日,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在此間舉行的國際設施園藝大會(GreenSys2017)上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國亟需與國際伙伴共同合作,共同推進設施園藝科技與產業水平。
本屆大會由國際園藝科學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共同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承辦,來自荷蘭、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學者與會。這是中國首次承辦設施園藝界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國際盛會。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中國設施園藝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最近30年來,通過政府、科技與產業界的不斷努力,我國設施園藝面積已達370萬公頃,成為世界上擁有設施面積最大的國家。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節能日光溫室實現了在北緯34-42o區域、冬季不加溫也能進行果菜類作物生產的奇跡,不僅成功解決了中國北方地區冬春蔬菜短缺和周年均衡供應的難題,而且也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唐華俊介紹, 設施園藝是依靠科技進步而形成的新興產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等特征,代表了高效、安全、節能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中國農業科學院高度重視設施園藝科技工作,先后在蔬菜、花卉、瓜果新品種培育、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溫室節能工程以及植物工廠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016年,中國農科院完成的“智能LED植物工廠”成果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受到習近平主席的高度評價。
不過,張桃林強調,中國設施園藝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單體規模小、資源效率低、機械化水平不高,設施園藝產業面臨諸多挑戰。下一步,農業部將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優化布局。支持一批氣候、水土資源、交通區位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發展設施生產,形成設施園藝優勢產區。二是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支持設施園藝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加強寬領域、深層次的協作,積極探索設施園藝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三是加快人才培養步伐。采取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各個層次的設施園藝專業人才,不斷提升設施園藝生產管理水平。
大會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楊其長告訴記者,本屆大會以“溫室生態系統可持續技術進展”為主題,共設置了9個議題,分別為溫室環境調控與模型、設施作物生產與管理、溫室覆蓋材料、溫室系統計算流體動力學、溫室工程系統設計、無土栽培與營養液管控、植物工廠新技術與進展、設施光環境調控技術、園藝產品品質調控技術等,并安排了282個學術報告,其中1個主題報告、3個特邀報告、13個邀請報告、103個口頭報告、155個墻報報告和7個產業報告。國內外同行將緊緊圍繞設施園藝領域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成果在為期四天的會議中,廣泛探討實現設施園藝低碳節能、高效安全的生產模式,交流進一步提升設施園藝技術與裝備水平、提高園藝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技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