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與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全國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現場會”18日在許昌市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院士出席現場會并講話。
王漢中院士說,中國是世界梨屬植物三大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梨生產與消費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梨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從1979年的426萬畝發展到2016年的1669萬畝,總產量從143萬噸增加到1870萬噸,分別增長了近4倍和13倍,人均鮮梨占有量達13公斤,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為改善人民食品結構、滿足水果多樣化需求做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來,伴隨梨產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以主栽品種老化,優質果供給不足;栽培模式老舊,整形修剪繁難;施用化肥過量,土壤生態失衡;依賴農藥過多,安全隱患匿藏等亟需解決的制約梨產業發展的問題。針對以上主要問題,中國農科院于2018年啟動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協同創新項目“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并取得初步成效。
鄭州果樹研究所所長曹永生說,項目系統集成了優質品種、綠色防控、風味提升、機械管理等10余項關鍵技術,分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北及黃河故道地區、西北黃土高原和南疆等梨主產區構建了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病蟲害防控和果園省力化栽培3大技術體系,即“優良品種,改良土壤、改良樹形,減施化肥、減噴農藥、減少用工,提高果品質量、提高果業經濟效益、提高果園生態效益、提高果農收入”(簡稱‘一優兩改三減四提高’)的可復制、易推廣的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
通過示范推廣,示范區梨園做到了化肥零施用,化學農藥用量減少70%以上,果園生態顯著改善,果品品質明顯提升,優質果率提高了25%,畝增效益1500元以上。通過項目實施,適合不同生態區的系列梨綠色發展技術模式已在中國梨主產區輻射推廣50萬畝以上,有效帶動了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