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麗穎)近日,首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在京舉行。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的800多名生物防治領域的科學家齊聚一堂,共同為全球生物防治以及農業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生物防治與人類健康”,全球12位知名專家進行大會主題發言,共設有生物防治風險評估及生物安全、生物防治發展動力、生物防治與生物多樣性、生物防治與生態系統、生物防治與氣候變化、社會經濟發展與生物防治等15個專題,160余個專題學術報告。
當今,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和健康生活已成為全球主旋律,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在生態建設和農業生產中,生物防治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農業病蟲害防控首選策略,生物防治的研究和應用受到國際農業科技及產業領域的重視。此次大會是中國首次與國際生物防治組織共同舉辦的國際盛會,體現了國際生防組織和其他國際同行對中國生物防治發展的充分認可與肯定。
“生物防治在全球農業生產中已被廣泛認可,但是生物防治領域綜合性的國際大會,這還是頭一次舉辦,而且是在中國。這表明,我國的生物防治技術及應用在全世界已經達到了一流水平。”作為本屆生物防治大會的執行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副所長邱德文告訴記者。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強調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發展為重點,調整和優化科研創新方向和布局,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
“我國農業生產正從數量型向質量與安全型轉變,生物農藥將成為農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物農藥研發中去,生物農藥市場份額將繼續擴大,傳統的化學農藥使用者們最終將采用生物農藥。”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張禮生告訴記者。
從全球范圍來看,生物農藥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且增長速度遠超傳統的化學農藥。據行業智庫透明市場研究(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值達到33億美元,并將以13.9%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實現95億美元市值。
從國內情況來看,中國現有26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約占全國農藥生產企業的10%,生物農藥制劑年產量近13萬噸,年推廣應用生防技術面積約4-5億畝次。在生物防治技術研發方面,由邱德文團隊創制出的全球第一個植物免疫蛋白質生物農藥——阿泰靈,目前已建立了800噸每年蛋白質農藥生產線,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國際生物防治組織主席海姆佩爾·喬治(HEIMPELGeorge)認為,作為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生物防治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能夠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更好地保障人類健康。大會通過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加強合作,共享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傳播,通過生物防治領域的深度合作,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