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簡稱農村中心)關于“重點專項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安排,8月29日,農村中心協同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組織舉行“農業生物重要性狀形成與環境適應性基礎研究專項服務新疆鄉村行”活動。此次活動以“聚焦新疆棉花產業需求,推動重點專項成果落實落地,以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通過科技賦能,為新疆地區的棉花產業注入新活力。
活動期間,與會人員實地調研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培育的棉花新品種“中棉113”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2團的推廣成效。棉花新品種“中棉113”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聯合選育,生育期115天左右,具有早熟、優質、長勢穩健、抗逆性強、吐絮暢、穩產高產、適宜機采等特點,適于我國西北內陸和中亞部分地區棉區種植。2022-2024年連續三年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主導品種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要推介品種。
據介紹,“中棉113”目前在102團種植面積已達95%以上,憑借其早熟、優質、抗逆性強等特點,深得廣大棉農的青睞與贊譽。2022年,整團平均產量578.64公斤/畝。2023年,在前期遭遇頻繁極端情況下,整團平均產量仍達到494.06公斤/畝。新疆豐匯棉業有限公司按照“一廠一品”模式,即一個團場/軋花廠推廣種植一個品種、只收購一個品種,推進“中棉113”的訂單種植4萬余畝,與后端用棉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滿足了紡織企業的對優質原棉的需求,僅在期貨升貼水方面每噸較其他品種可以多獲收益400余元。
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現場舉辦了棉花田間管理技術培訓會。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產業專家團李鵬程、宋美珍、馮鴻杰等專家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肥料等多個方面,為當地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與支持,并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共同探討棉花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案,加深了科研人員與農戶之間的聯系,為后續優化調整科研方向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此次活動不僅展示了我國棉花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更為新疆地區棉花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將繼續深化所地合作,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