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在這里,科學家為什么被“迷信”
劉濟偉來河北省阜平縣掛職科技副縣長已有3年了。剛來時老鄉們不信他;現在,他們“迷信”他。
“迷信”他的不光是老鄉——老劉明年年屆退休,他說“我干不了多久了”;縣委書記郝國赤忙勸他:“可別,我們聘你!”
被“迷信”的也不光是劉濟偉,他的中國農科院的同事那日蘇、劉潔也在這里掛職副縣長,也有被老鄉從不信到“迷信”的經歷。
作為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果樹栽培專家,劉濟偉3年前來到位于太行山深處、被稱為“九山半水半分地”的河北省阜平縣對口扶貧時,當地的林果業幾乎為零。除了主種玉米,只有零散的大棗、核桃等干果種植,基本談不上規模,更沒什么效益。
劉濟偉開始講,這里種干果沒前途,還跟老鄉算賬、分析;種慣了干果的老鄉根本不買賬。劉濟偉、劉潔又講“阜平好山好水好地方”,適合發展特色水果;老鄉們拿這話權當奉承,左耳進右耳出……
其實,科學家嘴里的好,真不是“誰不說俺家鄉好”那種意義上的好,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劉潔解釋,阜平雖然山多地少,但屬于典型的片麻巖山地,土質疏松透氣,有利于果樹根系生長;當地溫差大,氣候條件有利于林果積累糖分、提升品質。經鄭果所專門針對阜平縣的“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調查與評估”,全縣水、土、氣取樣分析結果,80%都適宜林果生長。關鍵短板在于農戶缺技術、缺市場意識。
劉濟偉把這些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老鄉聽,應者寥寥。他想,果樹普遍是當年種、來年掛果、3年后才到盛果期,老鄉們“等不及”呀。于是他轉變思路,先搞短平快的示范。
2015年,劉濟偉在辛莊村建了2畝地的第一個禮品西瓜設施栽培示范園;短短3個月,便成功種出富硒禮品西瓜,每畝收益2.8萬元;跟之前種玉米每畝1000元的收成相比,一下子帶動了一方人,第二年擴大到18個大棚,每畝種植收益達到了4萬元。“林果縣長”的名聲就此傳開了。
從此,劉濟偉說什么,老鄉們都信;中國農科院來的專家們說什么,老鄉們都信,縣委縣政府也信。
當被問到“老鄉們這么相信你,他們的技術難題你都能應對嗎”,劉濟偉笑了:“我只能解決我專業范圍內的問題;但我們在這里掛職,主要是起一個橋梁紐帶作用。”中國農科院方面介紹,2013年5月,中國農科院與阜平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到目前已有果樹、蔬菜、畜牧獸醫、蜜蜂、農產品加工等10個所與阜平縣結成對口幫扶伙伴。劉濟偉們為他們牽線搭橋,阜平農戶的技術問題再也不用發愁了。(科技日報阜平12月5日電)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