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骨頭也可當肉營養超過牛奶
[農民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解畜禽骨素加工世界性難題
發布時間:2014-08-06
|來源: 《農民日報》2014年07月30日
本報訊(記者 吳佩)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山東悅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骨素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成果,在北京通過農業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在原料骨前處理、骨素熱壓高效抽提、真空—梯度膜濃縮偶聯、骨素增益生香關鍵技術與裝備研制等方面實現了系列性重大突破,將大大提高畜禽骨加工效率,改變過去畜禽骨只用于加工低端產品或者直接遺棄的狀況,為全球畜禽屠宰行業的技術升級提供技術保障。
在傳統的消費理念中,很多人把“骨頭不當肉”,事實上,可食性動物骨中含有11%~16%的優質蛋白,約為牛奶中蛋白含量的3~5倍。世界畜禽骨年產量達4600多萬噸,其中我國占22%,約1000多萬噸,超過了歐美畜禽骨產量的總和。而這1000多萬噸的骨頭中,含有約200萬噸的動物蛋白,以肉蛋白含量折算,相當于新疆內蒙古兩地區每年肉類蛋白含量的2.5倍。然而,長期以來畜禽骨利用途徑單一,加工方式粗放,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嚴重;產品附加值低,品質差;加工技術與裝備適應差,耗能高,產業化困難,成為懸而未決的世界性難題,一直困擾著國際食品加工界。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春暉介紹,研究團隊在20年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成功研發了產業急需的骨源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開發了骨素、高湯、骨油、硫酸軟骨素、呈味肽基料和骨素肉味香精等新型產品,滿足了餐飲業、方便食品產業、肉制品加工以及家庭廚房對營養、美味、自然、健康、安全的骨源食品的消費需求。目前,項目成果已經推廣到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和越南的20多家企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70多億元。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