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 董峻)中國農業科學院26日發布消息稱,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日前結出碩果。通過剖析水稻核心種質資源的基因組遺傳多樣性,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將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研究和分子育種水平,加快優質、廣適、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
據項目負責人、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黎志康介紹,這3010份水稻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了全球78萬份水稻種質資源約95%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臺,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這項研究的所有數據和測序材料已經通過多個途徑公開分享,3010份水稻種質已發放給中國科學院、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40家科研單位、高校和育種單位,用于大規模發掘影響水稻高產、抗病蟲、抗逆、優質新基因和育種應用。
黎志康表示,隨著分析的深入和更多數據的產生,包含水稻全部優良基因多樣性的數據庫還將更加龐大和精細,可以從中找到與任何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并應用到育種中,這將為開展水稻全基因組分子設計育種提供足夠的基因來源和育種親本精確選擇的遺傳信息,為高效培育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奠定基礎。
“3010份亞洲栽培稻基因組研究”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聯合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國內外16家單位共同完成,是國內外水稻研究人員大規模協作的重大成果,擴大了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國際領先優勢。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這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