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 資劃研究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生態與資源保護中心聯合主辦,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協辦的“黃河幾字彎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現場觀摩培訓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舉行。
本次會議以資劃研究所承擔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科研任務“鹽堿地產能提升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鄂爾多斯市鹽堿地農牧業綜合利用科技創新試驗示范項目以及鄂爾多斯市科技計劃“揭榜掛帥”項目“沿黃河流域農田污染防治與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科技項目為依托,通過以觀摩促提升、以亮點帶全局,全面推進黃河幾字彎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
28日下午,與會人員觀摩了位于達拉特旗王愛召鎮西社村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鹽堿地重大科研任務項目區。據介紹,鄂爾多斯市通過整合項目資源、配套市級資金,在項目區基礎上打造了開放共享的鹽堿地農牧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一中心+兩片區”的發展格局,即1個人才和科技雙配套的高標準科創中心、1個系統化和多元化的千畝核心攻關試驗區、1個集約化和信息化的萬畝示范應用展示區。
現場觀摩
資劃研究所研究員李玉義介紹,該項目遵循“節水控鹽、以種適地、多元利用、智慧管控”的總體思路,以探索打造鹽堿地節水控鹽與智慧生態的“鄂爾多斯模式”為目標,做到“三個突出,兩個結合”。“三個突出”一是突出新理念,“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通過種地互促實現鹽堿地產能協同提升;二是突出新技術,圍繞節水、綠色、高效、智能等,突破耐鹽堿品種選育、綠色調理、生物強化、水鹽智能精準調控等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三是突出場景化應用,進一步優化熟化現有技術并分級分類集成示范,打造了輕、中、重度鹽堿地三個場景應用模式示范樣板。“兩個結合”一是匯聚了中央、省部級科研院校等15家單位,緊密結合協同攻關;二是科技攻關團隊與地方推廣部門、合作社、企業各方緊密結合,加快成果落地。
隨后,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位于達拉特旗樹林召鎮東海心村的鄂爾多斯市科技計劃“揭榜掛帥”項目區,該項目區主要以農田污染防治、資源高效利用以及農牧業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重大科技攻關,重點突破農作物秸稈還田與合理利用、化肥減施與高效利用、鹽堿地改良與農業綜合利用、農田地膜減施與高效回收等關鍵技術和集成模式。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在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方面通過“配套資金、引進團隊、搭建平臺、招商引資”,全面推行“地方政府主導+科研院所指導+頭部企業實施”的多方協作機制,獲批了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鄂爾多斯試驗站,建設了內蒙古自治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院鄂爾多斯分院,打造了鄂爾多斯市鹽堿地農牧業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基地,同時提出了“鹽堿地改良補貼政策”,全方位推進鹽堿地的改造利用。
29日,全國畜牧總站草業處研究員王加亭、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屈忠義、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王志剛、資劃研究所研究員李玉義和張曉霞、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任濤分別作了“草牧業發展概況和展望”“內蒙古鹽堿地綜合利用現狀與未來規劃”“玉米培肥密植精準調控”“國內外鹽堿地綜合利用模式與認識”“微生物肥料在鹽堿地利用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鄂爾多斯玉米專用肥的研制與應用”等培訓報告,與會人員就黃河流域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與現代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熱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