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創新創業,挖掘農產品價值潛力,提高人民營養健康水平,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11月15日-18日,由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主辦的“全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推廣活動”在江蘇南京召開。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在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期間,舉辦全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推廣活動具有重大意義。他指出,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地,技術創新是實現加工業轉型升級的唯一引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目前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主要是加工產業大而不強、加工技術較為落后、加工體系不夠完整、加工企業規模偏小、加工標準不夠健全以及綜合利用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值,擴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要聚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升級版,以營養健康引領農產品加工業升級,以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升級,以培育主體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升級,以產業融合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升級,以園區聚集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升級。
重點項目在現場集中簽約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發布了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重大進展,開展了農產品加工重點項目現場簽約,對2018年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新增專業中心進行授牌,表彰了2018年度農產品加工業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十佳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十大企業品牌、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優秀工作者,聆聽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作“聚焦營養與健康、創新發展中國食品產業”報告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清平研究員作“中國食藥用菌資源科學大數據構建與高效開發利用”報告,與會代表受益匪淺。
在同期舉行的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咨詢委員會主任梅方權,中國工程院龐國芳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Muhammad Iqbal Choudhary 院士以及14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出席會議。國內外專家圍繞食藥同源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產業科技前沿成果推廣應用方面進行了專題報告。
在全國主食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產業技術論壇上,組委會精心安排了張泓研究員、江南大學朱科學教授、江蘇大學鄒小波教授等8位專家做大會主旨報告,從“主食消費結構變遷與加工現狀與趨勢”、“面制品工業化生產態勢與未來”到“主食產品無損檢測技術裝備現狀與趨勢”等,具有很強的產業發展指導性。
戴小楓理事長講話
在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常務理事會暨中國農學會食物與營養專委會常務理事會、2018年全國主食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常務理事會、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工作委員會、全國農產品加工院所長座談會上,就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業科技界“三個面向”指示精神進行了研討。戴小楓表示,我國已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要以營養健康為目標大力發展食藥同源產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在江蘇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匯聚了各地最有代表性、最引人注目、最獨具特色的“雙新雙創”成果。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通力合作、協同創新,在農產品加工重大關鍵技術篩選、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成熟適用技術示范推廣、標準體系建設、技術服務與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博覽會期間展示了精準營養智能制造3D打印、食藥同源資源梯次加工、馬鈴薯主食化加工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突破了精準營養與3D打印、特殊膳食營養食品創制關鍵、食藥同源資源挖掘與轉化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來自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戴小楓研究員團隊的石斛羹產品吸引了來自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關注。該產品是面向我國胃腸疾病調理市場開發一種腸道功能食品,研發團隊采用生物提取方法提高石斛有效成分利用率,使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提高3-4倍并保持穩定,圍繞該項技術團隊已申請相關專利6項,為充分挖掘石斛功效,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了新技術新方法。在大宗糧食作物玉米的精深加工、資源梯次利用研究上,來自國家隊的谷物創新團隊圍繞玉米淀粉加工副產物玉米黃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的技術難題,在該領域形成了六項關鍵技術,包括高通量梯度洗脫定向分離玉米醇溶蛋白和玉米黃素技術、蛋白質改性技術、超高壓-酶解協同技術、自組裝凝膠成膜技術、風味掩蔽技術、酶解調控技術等,成功開發出ACE降圧肽、醒酒肽、可食用保鮮膜、可食用指甲油、玉米黃素等系列產品,為玉米資源產業化梯次利用奠定了基礎。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此次活動意義重大,不僅聆聽了全國農業農村“雙創”大會的精神,邀請到了國內外從事農業領域的眾多大家,共同交流農產品加工業的最新科研成果、解決產業困難、探討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更加切實發揮了理論引領、理論破難、理論聚力的作用,為實現農產品營養健康大發展、快發展貢獻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