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我國各主要麥區氣溫的回升,主產區小麥開始進入返青和拔節階段,加之今年干旱造成我國部分麥區小麥苗情較差、抵抗力弱,更易遭受害蟲為害,非常有利于蚜蟲等喜旱性害蟲的發生繁殖,蚜蟲嚴重發生態勢明顯,形勢較為嚴峻。
發生態勢:據農業部2011年3月28-29日在湖北十堰召開的全國小麥病蟲防控工作會議資料,麥蚜在我國西南麥區為中等發生,黃淮、江淮和華北南部麥區為偏重發生,河南、山西南部和山東膠東半島蟲量明顯偏高。
各地區發生情況如下:
西南麥區-當前小麥蚜蟲在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四省市普遍發生,平均百株蚜量65-215頭,最高395頭,總體發生程度較輕。預計2011年將中等、局部地區偏重發生。
江淮麥區-小麥蚜蟲在江淮地區普遍發生,但發生較輕,百株蚜量5-60頭,局部地區130-470頭。預計2011年將中等偏重發生。
黃淮海麥區-河南省偏重發生,一般百株蚜量50-100頭,南陽最高達500頭以上;山東省蟲源基數偏高,威海百株蚜量最高達246頭;山西麥蚜也普遍發生。預計2011年將為偏重或大發生。
西北麥區-陜西和甘肅的小麥蚜蟲輕于去年同期,預測2011年麥蚜發生程度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
防治策略與方法:分為苗蚜和穗蚜兩個危害階段,應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當田間百株蚜量達500頭、益害比大于1∶500時,每畝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蟲啉系列產品1500-2000倍液噴霧,10%的蚜虱凈60-70克;20%的吡蟲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噴霧防治。麥蚜對吡蟲啉和啶蟲脒產生抗藥性的麥區不宜單一使用藥劑,可與低毒有機磷農藥合理混配噴施。
應注意的問題:今年由于前期溫度普遍較低,許多地方麥蚜種群正在增長階段,如果4-5月份溫度不是急劇上升和沒有大暴雨沖刷,將有利于麥蚜暴發危害。對于達到防治指標的麥田要及時防治。對于小麥蚜蟲,目前云南、四川等西南麥區已經進入穗期,對發生嚴重達到防治指標的也要及時開展防治,而對于其他冬麥區,要加強監測。
程登發(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研究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