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1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針對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立,論壇提出,涉農企業是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加速提升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我國建設農業科技強國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涉農企業創新發展并未如預期理想,新發展階段下涉農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的瓶頸日益凸顯,與其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的目標要求尚存較大差距。另外,受數據獲取和調查范圍限制,我國涉農企業微觀主體的創新現狀仍然不明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技術經濟與科技政策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毛世平研究員指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進一步強化涉農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是要明確中國涉農企業總體創新能力現狀如何,以及制約涉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突出瓶頸在哪里等關鍵問題。
論壇現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袁龍江代表報告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中國涉農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以下簡稱《評價》)。據悉,該《評價》報告以2019年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涉農企業為對象展開研究,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信息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企業專利信息,基于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特征,構建了包括創新投入能力、創新產出能力和創新環境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和16個三級指標的中國涉農企業創新指數,首次系統性的對我國涉農企業創新能力現狀及行業表現力、板塊表現力進行了綜合評價。
《評價》結果顯示,中國上市涉農企業創新之路還沒走過一半,其真正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任重道遠。涉農企業創新能力總體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各企業之間差距顯著。涉農企業創新投入能力不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和研發人員投入強度僅為全部上市企業一半,創新環境有待提升,涉農企業對政府創新政策利用程度整體不高。上市涉農企業行業布局以價值鏈中低端為主,獸用藥品制造業、種業企業創新能力較強。創業板上市涉農企業創新能力最強,但上市涉農企業數量很少。
根據評估結果,《評價》從建立以涉農企業為主體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拓寬涉農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渠道、鼓勵涉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引導農業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優化涉農企業創新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國涉農企業創新能力的政策建議,以期為優化涉農企業發展布局、引導創新資源向涉農企業集聚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