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1日,為加強全國植物線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第十七屆全國植物線蟲學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植物病原線蟲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全國重點實驗室主辦,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糧食和蔬菜病蟲害抗藥性治理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植物保護學會共同承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 、云南大學張克勤院士等領導出席會議。
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李澤福致辭稱,植物線蟲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保障農業生產、維護生態平衡、推動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及國際貿易往來的頻繁,植物線蟲病害的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不斷加劇,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合肥,共同探討植物線蟲學領域的新問題、新機遇和新挑戰,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科技處處長韓立生講話稱,該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但同時線蟲等病蟲為害較重。比如,安徽自1988年在馬鞍山首次發現松材線蟲病以來,目前全省已有10市49縣362個鄉鎮的120.7萬畝松林發病,不僅造成了46萬多株松樹死亡,而且直接威脅到國寶——黃山“迎客松”的安危。安徽省淮北麥區的小麥孢囊線蟲病發病田塊已超過20%,更難防控的菲利普孢囊線蟲正快速擴散,水稻干尖線蟲病在全省稻區時有暴發,嚴重威脅到糧食生產安全。根結線蟲在辣椒、番茄、萵筍、黃瓜、西甜瓜等安徽省主要瓜菜上普遍發生,而且隨著設施栽培面積的擴大,危害呈快速加重趨勢;同時,瓜蔞、白芷、桔梗、丹參、白術、板藍根等中藥材的根結線蟲病為害也非常嚴重,重發田塊發病率達70%,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其中瓜蔞(安徽省種植面積近20萬畝,約占全國的20%)根結線蟲病,已成為瓜蔞生產中的最大難題,嚴重威脅瓜蔞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農業大省,安徽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和植物保護工作。在國內外同行的支持幫助下,安徽省圍繞孢囊線蟲病、根結線蟲病等線蟲病害,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與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合作,安徽省潛山市已探索出瓜蔞線蟲病綜合防控技術方案,初步解決了線蟲病防控難題,保障了當地瓜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小麥孢囊線蟲病、水稻干尖線蟲病、經濟作物根結線蟲病等,目前依然危害頻繁,直接影響正在全力打造的千億斤江淮糧倉和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建設。因此,要加強對這些重大病原線蟲的生物學、致病機制和防控方法研究,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合作。作為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持續推動安徽農作物線蟲病害防控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同時,也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能繼續關心支持安徽農業的發展,為安徽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多多出謀劃策,為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此次會議交流內容涵蓋植物寄生線蟲生物學、分類學、流行學、分子生物學、檢疫性線蟲和綜合防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