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揭曉的國家科學技術獎榜單里,共有279個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其中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其中一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1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0項。
在這些獎項中,有一個不起眼但很吸引人的獎項,這就是“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永權領銜所做的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初步解決了農藥殘留問題。
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盡管只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是其體現的理念是可持續發展和人與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相處,融合了天人合一、天地合一、人與生物合一和與生態合一的理念。誰都知道,地球不只是人類的,也是其他生物的;地球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但人必須依賴地球才能生存,因此需要與地球和諧相處,以及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諧相處,如此,人類才會獲取持續的資源,并獲得長久的幸福。
但是,在行動上,人們的作為并非如此,而是屢屢反其道而行之,“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來年無獸”的行為已經成為今人的一種行為方式,甚至連整個環境都要全面污染和毀壞,卻沒有人負起相應的責任,以致全社會陷入公地悲劇的陷阱,今天的霧霾就是如此。
但是,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向人與生態合一跨出了一大步,在殺滅害蟲的同時,減少傷及無辜,初步實現人類要生存,也要讓其他生物生存的理念。同時,也把人與其他生物擺在了比較平等的地位,并非只是人認為其他生物吃莊稼,以此標準劃分它們為害蟲,就要把它們趕盡殺絕。
這個觀念在鄭永權先生那里認識得比較到位,也闡釋得比較清楚,因而做出的成果不僅有益于人類,也有益于生態。他認為,農藥經歷了低效高毒、高效高毒、高效低毒和現在的高效、低毒、低殘留幾個發展階段,但即便是過去認為先進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也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因為,“一高兩低”理念側重農藥成分沒有涵蓋同樣重要的農藥使用環節,只是側重于人體健康,但沒有兼顧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環境。例如,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是氟蟲腈,正確使用對哺乳動物沒有不良影響,但僅僅微量接觸,就會導致蜜蜂整箱死亡。另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碘酰脲類除草劑,每畝僅用1至2克,當時除草效果很好,但對后茬作物危害很大。
顯然,“一高兩低”農藥對人是安全了,但對其他動物和植物,也即對整個生態都有災難性的影響,這樣的方式只是讓人獲得食物和安全,但長遠來看,卻對人的食物和安全造成負面影響。當依賴于昆蟲的授粉作物因為農藥殺滅昆蟲而使昆蟲,如蜜蜂的數量減少后,作物的收成必然受到影響,最終的受害者還是人類自己。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需要研發“高效低風險”農藥,創建一套以有效成分、劑型設計、施用技術及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也就是高效低風險農藥,不僅對人是安全的,對其他動植物也是安全的。現在,這樣的農藥體系已經初見成效,推廣應用1.8億畝次,新增農業產值149.9億元,新增效益107.0億元。
盡管使用農藥每年可挽回全球糧食損失約30%左右,但是也對生態造成了災難性影響,更是殃及中國的農村女性,因為中國農村女性自殺大多數是喝農藥。1996至2000年間,中國62%的自殺是口服農藥(每年約17.5萬例)。中國農村75%的農藥是一直存放在家里,不是特意為了自殺去買的,如發生和配偶吵架之事,農村女性到家里拿農藥就喝,根本不顧及后果,其中62%的人搶救失敗。有鑒于此,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一份關于農藥安全使用社會干預措施的報告,并在2008年發表的一份題為《急性農藥中毒臨床處理》的文件,希望人們認識農藥危害并在效地阻止人們濫用農藥。
如果“高效低風險”農藥也能客觀上阻止和減少人們的自殺,尤其是中國農村女性的自殺,也是這項研究成果的額外功效。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下一步如果能過渡到少用農藥和不用農藥,而是以其他自然的方式除掉害蟲,如以蟲治蟲和生物工程治蟲,則對人與生態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就更有意義。
顯然,這是“高效低風險”農藥發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更為深遠的啟示意義。
張田勘,學者,《百科知識》雜志副主編。
分享到
[中國網]張田勘:符合生態理念的科技獎更有意義
發布時間:2017-01-20
|來源: 《中國網》2017年1月13日|作者:張田勘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