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主產區在實現我國糧食穩產保供中具有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胡培松指出,近年來,種糧效益持續低迷、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經濟發展的差距持續擴大、現行利益補償機制政策效應弱化等問題日益突出,不利于穩定與保護主產區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胡培松 受訪者供圖
胡培松說,當前,糧食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不斷提升,但糧食凈調出省逐步減少,凈調入省越來越多。據統計,2003年13個主產區糧食凈調出率在5%以上的省份有10個,到2023年只剩下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安徽和河南等5個凈調出省。
與此同時,種糧效益持續下降,主產區“糧財倒掛”問題日趨嚴重,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面臨嚴峻考驗。
當前主要實行以財政轉移支付為主的縱向補償機制。但有限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獎補資金難以解決主產區“糧財倒掛”問題。作為受益者的主銷區未承擔利益補償供給主體責任。目前僅有部分省份通過產銷對接、合作投資、定向幫扶等方式開展省際間糧食利益補償探索。
胡培松建議盡快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產銷協作。
首先,各項糧食扶持政策要進一步向主產區傾斜,不斷增強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各種獎補政策不僅要與糧食產量掛鉤,而且應綜合考慮糧食調出量、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確保主產區財政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其次,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對補償范圍、補償主體、補償對象、補償方式和補償標準作出規定,對主銷區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源基地、糧食加工轉化和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需要達到的規模作出明確要求,確保對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落實到位。
再次,支持主銷區對主產區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建議主銷區面向對應的主產區省份,設置一定規模的糧食產銷科技合作專項,由雙方農業科研機構共同承擔實施,支持主銷區與主產區開展農業科技合作,提升主產區糧食全產業鏈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