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0月25日~26日舉行的食物與營養國際研討會上獲悉,面對食物營養轉型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國已啟動了面向2035年的食物營養綱要的研究編制,這部綱要將更多突出全球視野?!鞍l達國家的經驗做法、國際社會的要求,對我們是很好的參照。我們將立足中國,放眼全球,主動加強國際交流,推進形成更健全、更完善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食物供給體系和東方膳食模式?!?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說。
陳萌山介紹,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連續發布了三部國家食物營養綱要,推進中國特色食物生產發展和消費結構調整,對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當前,中國農業正加快進入營養導向型發展的新階段。供給和消費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營養健康逐漸成為第一需求,人們在追求數量滿足的同時,對優質菜、果、動物性食物消費迅速增加,食物的營養價值、合理膳食、文明膳食成為首要關切。
但在中國食物營養加快轉型發展中,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和矛盾,突出的是食物生產供給與消費需求之間不平衡,質量好、品牌優、受青睞的產品供給不足;食物消費和營養素攝入結構不平衡,中國居民人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總體充足,但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攝入量普遍不足;城鎮與鄉村之間營養狀況發展不平衡,城市居民因膳食不平衡和營養過剩引發的慢病高發,兒童青少年肥胖超重增長較快,農村營養不良的現象仍然存在。同時,食物需求增長和生態環境制約的矛盾、生產加工技術體系不健全與營養健康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從全球看,抗擊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依然是當今各國面臨的重要挑戰,需要各個國家、國際社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應對。
陳萌山表示,面向2035年的食物營養綱要的研究編制將更多突出全球視野,把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考慮;將更多突出整體推進,把食物生產、膳食消費、營養需求一體化考慮;將更多突出精準施策,食物生產和膳食結構分區域、食物消費與營養干預分人群、產業推進和發展目標分階段;將更多突出科技創新,網絡信息化配置、營養個性化干預、食品數據化制造;將更加突出法制建設,營養立法已經勢在必行;將更加突出綜合治理,要把食物與營養工作切實作為各級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考核指標。
本次研討會由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辦、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等單位承辦。(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