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4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論壇暨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與科技競爭力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辦。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在會上指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農業科技面臨的許多“卡脖子”問題以及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根子還是基礎研究跟不上,主要表現在前沿交叉領域基礎研究和底盤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不強。
他表示,一方面,根據科技部組織的第六次技術預測數據,我國農業技術僅有10%處于國際領跑,還有39%處于并跑、51%處于跟跑,正是“爬坡過坎、沖刺跨越”的關鍵階段。另一方面,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加速農業科技迭代和產業變革,美西方發達國家加快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強化農業科技前沿領域的戰略布局,持續搶占農業科技新的制高點,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競爭力,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吳孔明提出,第一,應聚焦前沿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新應用新突破,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布局。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信息技術無處不在,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智慧農業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破解資源稟賦制約,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精細化,以更加高效、更加綠色的發展模式,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未來,信息技術將加速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生物技術是農業科技中重要的變革性技術,基因改造、新基因組、基因驅動以及合成生物等生物科技正在蓬勃發展。通過轉基因、基因編輯等手段,對農作物進行基因改良,實現作物抗蟲、耐除草劑等優異性能,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人工成本,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和災害損失,在緩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營養價值、推進綠色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前沿生物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推動生物及工業產品由傳統低效產品向新型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疫苗等高附加值生物制品方向高效轉變。生物制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有望引領全球范圍的新一輪農業生產方式變革,世界各國都在全方位布局發展生物制造產業。未來,分子農業有望成為推動農業工廠化的重要力量,進一步突破農業資源約束,拓展農業生產邊界。
第二,打造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的國家戰略力量。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要自覺擔負起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的職責使命,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強化在農業大數據、農業大模型、農業機器人、智慧農業、生物制造等重大領域的布局。要大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增強國家隊的原始創新引領能力。要加強央地協同,構建完善產學研合作創新機制,深化與涉農高校、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型企業合作,增強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海外農業研究,不斷拓展農業科技“走出去”“引進來”系統布局,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提升共同應對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的國際影響力。
第三,加強戰略研究,努力引領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要加強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持續開展重大技術預測、中長期發展戰略及重點方向研究,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跟蹤全球科技前沿,研判農業科技發展態勢,研究提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研究方向建議,為農業科技創新布局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院黨組將在資源保障、條件支撐、人才計劃、機制創新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據介紹,此次論壇設置了成果發布、院士報告與企業報告等專題活動。其中,重點發布了《2024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2024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2024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2024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4份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