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果樹所”)小平房村梨試驗站揭牌儀式暨小平房村首屆梨花節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舉行。
“小平房村梨試驗站是國家級農業科研單位首個建在村級的試驗站,果樹所將努力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服務于產業‘最后一公里’的發展模式。”果樹所所長曹永生表示。
他提到,果樹所將依托試驗站把果樹所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服務落地生根,依托試驗站生產出好吃、好看、好種、好賣、好想的“五好”水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和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創建鄉村振興的小平房模式和發展樣板。
曹永生表示,要實現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目標,就要推動果業的高質量發展,走好“一新”驅動、“兩優”先行、“三產”融合、“四品”提升、“五減”支撐和“六化”同步的果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即通過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的布局結構和品種的種植結構,通過一產上水平,二產上規模,三產大發展,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提升果品的品種、品質、品味和品牌,實現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工業化,打造小平房梨試驗站的金字招牌,促進我國果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小平房村作為最適宜種植南果梨的優勢主產區之一,目前全村3000多人共栽植南果梨5000多畝,以南果梨為主的林果業已成為促進當地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主導產業。
果樹所梨育種專家、試驗站站長姜淑苓研究員等人將科技創新成果與當地區位優勢緊密結合,緊緊圍繞當地產業發展需求,以提升南果梨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為出發點,著力強化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科技支撐。深入開展梨新品種引進與示范、南果梨品種選優、梨園省力化高光效樹形、現代土水肥管理、采收與包裝、貯藏保鮮與褐變防控、加工產品加工工藝挖掘與利用、采后保鮮設施與技術咨詢、食療特異營養品質挖掘與功能性產品開發等工作,并協助完成南果梨電商銷售、區域品牌建設、休閑果園建設與三產融合等重點任務。不斷強化基層專業人才培養,為當地培養高素質的技術骨干隊伍,選派當地技術骨干赴果樹所進行專業培訓,協調專家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程,加快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引領南果梨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