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蔬菜、肉蛋奶、糧食等主要生活必需品方面做到了穩定供應,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穩定了民心、提振了信心、保障了決心,切實發揮了農業的“壓艙石”作用。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階段,部分城市的疫情仍較為嚴重。在全民戰“疫”過程中,農業及相關領域的工作者需要繼續以疫情防控為重點,切實搞好產銷對接,暢通供應渠道,全力完成“米袋子”“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好對城市的穩定供應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疫情防控期間農村保供與穩產工作,做到提前預判、主動作為。
首先,要做好農村的保供工作。與十幾年前相比,我國大多數農民家庭存儲的食物規模明顯變小,需經常通過市場購買來補給生活必需品。很多農村封村、封路已有較長時間,在做好城市農產品供應的同時,需要切實保障這些農村地區重點農產品的及時、穩定、充足供應,謹防因脫銷斷檔而影響農村居民生活。
其次,戰“疫”過程中,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農產品與農資運輸渠道不暢、部分設施農產品與特色經濟作物滯銷、農產品價格短期波動等問題。在農業行業以外,餐飲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受到較大沖擊,也通過產業鏈傳導直接影響著農業經營效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支撐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保障農產品供應的現代農業主力軍,這段時間也因流通受阻、需求下降、支出較多而承擔著較大的壓力。
再次,農業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在春耕備耕的關鍵階段,各地在強化農產品穩定保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需要盡快加強農業生產指導服務、抓好規模經營主體幫扶、切實恢復農產品與農資供應正常市場秩序,進而優化各類市場主體預期、強化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振農業生產經營者信心,確保2020年全年農產品市場供應、農民增收與農村穩定,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最后,用長遠目光來看,各地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要真正做好“米袋子”“菜籃子”長期建設。第一,要以此“戰役”推動解決此輪疫情防控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產銷脫節、物流不暢、市場波動等現實發展問題,實現農業在地生產、內部循環與產銷對接的連續性,既可以在今后的突發狀況中更加從容、高效,也有助于推動農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第二,在促進農業專業化生產的同時,重視推進種養循環、農牧結合與農林結合;第三,在強化產業鏈分工的同時,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商、農超對接、社區生鮮等產銷對接方式;第四,在加大對農業農村投入力度的同時,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